差不多到了10月份,陆鸣的步幅调整还在缓慢进行中,但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不过效果不太明显。

对步幅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陆鸣的步频,他估计着,恐怕得亚运会之前才能调整过来。

10月份,在去长沙的飞机上,赵云雷告诉陆鸣:“这次算是调整之后的一次新尝试,不管成绩好坏你都不用放在心上。”

陆鸣点点头。

“以我的想法,迟一点调整对你自己更好。”

这倒不是从竞技的角度考虑,而是从陆鸣的心理来考虑。

眼下陆鸣拿下4站百米冠军和3站200米冠军,加上世青赛双金的头衔,可以说是最为意气风发的时刻,去了长沙,他恐怕就是整个赛场上最受关注的选手,不仅记者盯着他,其他运动员和教练也会时刻注意到他。

陆鸣还处在一个很不成熟的年纪,成绩波动太大势必会影响他的心理状态。

这是作为教练的赵云雷必须考虑的事情。

但陆鸣有自己的想法,综合权衡了之后,赵云雷选择尊重他的意见。

至少从技术的角度考虑,步幅和步频的改变对陆鸣的成长没有坏处,目前活跃在田径赛场的一线选手除了个人身体的天赋优势外,都必然有为人所称道的特殊技术,比如鲍威尔的起跑,加特林的重心很低,今年在田坛大爆发的盖伊对技术的锤炼。

短跑固然是吃天赋的项目,但技术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最近几年的世界田坛风起云涌,新人和老将辈出,鲍威尔连续追平自己创造的9秒77的世界纪录,泰森盖伊今年跑出了9秒84,加特林在多哈大奖赛创造9秒76的世界纪录。

在过往的年份里,极少有选手们如此集中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