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需要武鸣将军镇守北疆,又害怕现在这种状况持续下去。

百姓不知陛下威名,只知武鸣功绩。

这是当朝皇上的大忌,甚至皇室贵族中也有诸多不满,再加上小军师还来历不明,派了几波人去查,要么无功而返,要么生死不明,众人更觉得他有问题。

北魏那边也趁机发难,派了不少间谍进入大烨朝,宣传战神武鸣之所以戴着面具,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并不是他貌丑无盐,而是他非大烨朝人。

他其实是北魏人士,甚至身上还流着北魏皇族的血,只是因为争夺皇位倾轧,败走大烨朝。

当这个消息在民间流传时,大烨官方态度暧昧,并没有阻止,甚至还有有心人出手,添油加醋主动散播流言。

风向开始转变了,不知情的民众很快被引导向另一面,骂他是北魏的杂种,加入大烨乃是狼子野心,迟早会露出丑陋的真面目。

当然这种流言,在每年两国交战,大烨一次次被武鸣将军拯救时,就不攻自破了。

哪怕野心论年年流传,的确引起不少人的警惕,但是只要武鸣将军给大烨朝带来胜利,他就依然是战神。

武鸣战神横空出世十八年来,朝廷每年给他的封赏都如流水一般,送到边疆,甚至给他的权柄也越来越大,他等同于北疆的王。

事实自然也是如此,在北疆没有流言能够击破战神的威名,武鸣将军没来之前,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节节败退之中,而他来了,他们才能在北魏的烧杀掳掠之下喘上一口气。

他们不在乎皇上姓甚名谁,谁能让他们活命,谁就是他们的皇上。

这十八年来,朝廷从未召见过一次武鸣将军,武鸣将军也从未离开过北疆,这是彼此之间无言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