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非常有意思了,被冤了半个世纪的天津劝业场行家地下有知,可以瞑目了。

本身这件卧牛造型精湛,体态逼真,可以说惟妙惟肖,而那颜色更是青铜中带着斑,可谓是精妙绝伦,要不然也不至于在天津卖了大价格,炒得火热。

而到了九十年代,当知道颐和园那头铜牛是模仿这件铸造的,更是给这仿古铜彩卧牛给加了厚重的分量,那价格自然是一路狂飙,拍出天价。

就是因为知道这段故事,初挽不敢轻举妄动。

从最初天津劝业场断成了雍正造,到后来北京琉璃厂同行说成了民国仿,之后被法国苏富比又给鉴定成了雍正造,最后终于给这仿古铜彩卧牛正名,就连颐和园的都是比着这个来。

这个多世纪的故事一出出地起伏着,谁知道对方肚子里到底多少墨水,他的故事又到了哪一段?

第136章

她心里这么揣摩着,眼睛却只看着旁边的一件窑变釉带耳双环瓶,免得被人看出自己的心思。

关敞见此,也陪着她看了一番。

初挽假意看别的,在那里观察了一会,发现并没有人过去伸袖子谈价格,那卖主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耷拉着眉眼,看着也不疾不徐的。

初挽便随意走到别处去了。

她在这里停留了一会,如果突然回身伸手那卧牛,对方估计会怀疑,只能先看别的,再徐徐图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