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眼镜老同志见此,背着手,肃起脸道:“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这种文艺工作鉴定,我虽然不懂,但是我听说即便是大行家,也是一眼高一眼低,也有看漏的时候,年轻同志既然提出来了,且说得头头是道,那你就要重视,你觉得她说得不对,行,那你说说,王永清是谁,是干嘛的?王永清和冯彬是什么关系?”

那洛经理顿时哑口无言,看着那老头,倒是衣着朴素,丝毫不出奇的样子。

但对方那派头,那说话的口味,太领导了,他一时有些摸不清对方来路。

当下拼命想着,今天来的客人,听说只是普通工作人员,没听说什么大人物吧?

那戴眼镜老同志道:“我们做事情,永远记得要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身为文物公司库房经理,却连别人说什么都不知道,又凭什么一口否认?凭着你是库房经理吗?”

那洛经理脸上的笑顿时没了,他有些僵硬地看着那老同志,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他被这老同志的气势镇住了,这话风,这气势,怎么看怎么不是普通人物。

旁边已经不少人围观,这时候,就有人小声说:“这不是王部长吗……”

戴着鸭舌帽,穿着半旧中山装,太俭朴,又一脸平易近人,就跟个普通老头一样,刚才谁也没认出来……

第71章

那王部长是主抓文化这一块的,现在他这么板下脸一教育,那洛经理顿时傻眼了,他也是没办法,谁想到今天参观客人中,竟然还有这号大领导呢!

当下忙赔笑着说:“这件瓷,确实是鉴定过的,人家都盖了章签了字的,这也不好改,如果真要推翻,估计要走不少流程了。”

王部长听着,越发皱眉:“我们做工作,真就是真假就是假,因为有人签字盖章了,所以就不能改了吗?谁签字谁盖章的?”

那洛经理到了这个时候,还能说什么,当下忙表示要打报告上去,要及时重新鉴定审核:“王部长,你放心,该做的工作,我们肯定会做。”

王部长这才微颔首,之后道:“这位年轻同志姓初是吧?”

初挽礼貌地打了招呼。

王部长颔首:“你提起这些来头头是道,你现在给大家伙讲讲,这王永清具体什么情况,冯彬什么情况,还有你纸上写的这几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初挽见此,也就和大家讲起来,从光绪年间开始讲,讲起当时清朝内廷府从御用走向市场公开买卖,那些被历朝历代选剩下的胎子,未曾上彩挂釉的就被北平古董商盯上了,他们把这些素瓷胎器收购过来,大做文章,从江南景德镇请来技师,架设小窑,添彩绘画。

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这讲得可比那吕同志好多了,这故事真是细节生动,而且和历史人物和清朝内廷架构严丝合缝,一听就是真真的,不是那种胡编的!

王部长也听得入迷,连连点头,一时又问起来别的器件:“那这件仿瓷佛像呢?又是怎么看出来的?”

初挽便解释道:“这件是解放前天津同泰祥仿造的,同泰祥是专门仿造瓷器的。因为民国时候世道不太平,正经古董在国内市场衰败,他们的仿瓷物美价廉,且能满足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天津同泰祥当时买卖特别红火。”

王部长颔首,赞同道:“因为他们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吧!”

初挽:“对,可以说是满足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婚嫁以及日常陈设需求,他们仿造的这件,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一般很难看出来,不过这一件,他们也不想蒙混世人,所以留了记号的,底下的年款,用的是‘大清康熙御制’而不是‘大清康熙年制’。”

她笑拿了那件,给王部长看:“王同志,你仔细看,即便如此,这几个字,是不是有些奇怪?”

王部长好奇,低头仔细看,旁边几个也都抻着脖子凑过去。

王部长眯着眼睛盯了半晌,终于发现了:“这御字好像不对,少了半个偏旁!”

其他人也都恍然:“怎么还写错字了呢!”

初挽笑道:“对,写错了字,因为天津同泰祥本身就是仿造官窑瓷的,他们为了防止年代太久,混淆真假,给自己留了很多记号。除了这些,其实还有一些标记,比如这菩萨,如果是正经康熙年造的,这眉毛会根根描绘,纤毫毕现,这叫做千笔眉,但是如果是同泰祥仿的,除非客人特意要求,不然就是一笔眉,一抹就是了。”

大家听着,再仔细看,果然如此,不免叹息:“长见识了,长见识了!敢情里面这么多学问!你不指着,我们根本看不出来!”

那洛经理从旁看着这一幕,也是冷汗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