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页

竺瀚上午刚说大臣对百姓的了解不够,这会儿却发现自己对官吏的了解也不够:“在京城当官,日子也这么难吗?”

当今朝廷对官员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

表面上看,各级官员的俸禄不算高,但逢年过节有节礼,一般包括各种米面粮油布匹等等,其中也包括礼金。

无论是什么级别的官员还是吏员,朝廷都提供工作地点附近的免费的房子居住。若是家里人口众多,朝廷还提供租金廉价的房子。

朝中官吏的子女,上官办的学校也是免费的。

有些偏远地方可能因为地方穷,有些政策只能是摆设,但京城应该不至于。

竺年不用看就知道:“每个人生活方式不一样,不一定非得因为穷,才精打细算过日子。节俭、不浪费是值得提倡的美德。”世上还好多人吃不饱饭呢。

吃好穿好的是一回事,铺张浪费是另外一回事。

竺瀚点点头,发现自己这个皇帝真的欠缺了不少功课。

下午他也没兴趣再去御书房了,见两人准备睡午觉,也就站起来准备走,临走顿了顿:“差点忘了。你们娘说,十二芳儿生辰,不是休沐。后天十日休沐,咱们提前去梅园办生辰宴。宾客单子在你们娘那儿,你们有空就去看看,没空就交给她来办。正好芳儿舅舅家人都回来了,咱们好好聚聚。”

尉迟兰心里面觉得有些奇怪,不过当着竺瀚的面没说什么,送走了老丈人,转身回到屋里,竺年已经直接在地毯上瘫着了。

“哎呀,自家老爹在自己家还送来送去的,哪儿用得着这么客气?”他晃了晃脚。

尉迟兰就把他抱起来放到里面卧室里:“我倒是不知道舅舅家回来了。先前给阿莽找先生的时候,舅舅他们都跑去游学了。”家里头就几个老奴,连舅妈都跟着一起走了。

“回家过年嘛。”竺年下意识回答了一句,自己脱了外套,躺进里床,让尉迟兰睡过来,“哎?是有点不对。”

他以己度人一下,觉得要是郑家舅舅们不过出去游学了一年不到,应该不至于现在就回来。

要不就是遇上了什么事情,要不就是有别的打算。

尉迟兰很小的时候生活在郑家,但对舅舅们的了解不算深,一时间也摸不准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走也没告诉我,回来也不跟我说。”

他身为监国的王爷,别人都想着法儿的攀亲带故,自家亲舅舅反而把他当外人。

大舅舅说跑就跑。

二舅舅在朝为官,不说天天见,也是隔三差五要见一回的,也不说。

竺年听得发笑:“二舅舅一家又不住在祖宅。他自己孙子孙女在家里书院读书,被大舅舅一起带走了都不一定知道呢。你一个外甥还是算了吧。”

尉迟兰觉得他大舅舅的某些思路和自家胖狸奴很有一点异曲同工之妙,就问:“要你是大舅舅,这时候回来是为什么?”

竺年几乎没有多想就脱口而出:“为了蹭船!舅舅们之间肯定有书信往来,大舅舅的门生在朝中的也不少,对朝廷的动向肯定是清楚的。他应该知道父皇要退位的事情,大概也能猜到父皇准备出去游乐,就打算跟着一起。”

长途旅行再怎么省着花,费用还是不低的。

郑家又是一大家子人,平时有点钱都花在读书上面,积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