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页

那边的疗养已经发展不错,但是要健康发展,还需要吸引新的人口。

宫人们说是退休,大部分年纪并不大,很多都是出宫结婚生子的。他们照顾人的技艺无可指摘,很容易就能在以疗养为主题的罗沱寺附近找到合适的位置。

宋浮留下的以治疗外伤为主的医馆,另外又带动了康复医院。

如今附近已经不再是竺年去的时候的集市,而是变成了一个没有城墙的县城规模。除了看上去格外优势的医疗条件之外,其它生活必须的东西,该有的都有。

至于没有城墙会不会不够安全?

要知道罗沱的康养主要是以退伍军人为主的,山里头就猫着一支军队,城里头日常巡逻的也是正经的军人,而不是普通衙役。

竺年事情太多,把这一茬给忘记了。

其实类似的养老院已经逐步在大梁推广,取代原本的福寿堂。

由于福寿堂是纯朝廷和地方出钱,只有一些地方财政比较好的地方,才会维持得相对好一些。但也只是维持,地方官员很少会主动调查需要到福寿堂去养老的老人,更别提主动把他们接到里头养老。

人们的观念也是一个问题。

目前普遍认为让老人去福寿堂,那是子女不孝。要是老人被子女送进福寿堂去,多半这家人以后想嫁女儿娶媳妇儿都难。

有些老人更是情愿在家饿死,也不愿意“败坏名声”。

这在竺年看来,主要还是福寿堂的设施太差,导致大家都觉得送老人进福寿堂是吃苦等死去的。

罗沱那边的养老院就是一个标杆。

养老院不仅要给老人们养老,给老人们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还有合理搭配的营养餐食,各种多姿多彩的老年活动。

养老院的房子干净卫生明亮,还有各种不同的选择。譬如单人间,夫妻、姊妹、兄弟同住一个房间等等。

院内就有轮值的大夫等等。

当然,想要得到这些良好的服务,除了年龄在七十周岁以上老人之外,其他得花钱才能住。

对,得花钱。

条件特别好的养老院,花钱比住客栈还多。

这件事情在竺年只是画了一张不太难的图纸,但落在尉迟兰手上,已经看到了整个大梁养老的改变。

更好的养老条件,以及带来的老年病的专门研究和护理等等。放眼整个大梁,着实提供了不少的就业岗位。

每一年的统计数据并不明显,但只要把时间跨度拉大到五年十年,就能看到老年人口的明显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