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页

尉迟兰对土人不怎么感兴趣,问:“祖母定下的什么规矩?外人想要留下,有什么条件?要是不满足条件的,能怎么样?”

这个竺年很清楚,这个政策的制定还是他先提出来的:“得是勤恳人品好的人才能留下。有才干、不犯罪,且对大梁有基本的了解。像是会说大梁话,日常沟通没有问题;知道大梁的律法。有特殊才能的人,可以优先。通过笔试和面试的人,有三年考核期,期间要是有触犯律法的行为,都会被剥夺资格。

过来经商、学习、旅行的,港口会给面试之后发放不同时长的路引。超过时长之后不走的,或者不符合条件的,都需要服徭役,来作为他们给大梁带来额外负担的赔偿。”

毕竟不能遣返,海运成本是很高的。

而且比起遣返,显然他会更欢迎免费劳力。

“其实这部分律法,大梁是通用的,你没看?”

尉迟兰还真没注意到,问了什么时候补充的,只在记忆的角落里似乎有一点点印象:“想不起来了。”

“本土外族人少,毕竟距离远。新京这边周围外族很多,规定肯定要更加严格。”说话间,他们已经到了一座船坞。红毛人的旗舰就停放在里头。

竺年停好自行车,仰头看这艘和他们风格迥异的海盗船:“所以我很好奇,他们的航海技术到底进行到哪一步了。”

和竺年待久了,尉迟兰哪怕再外行,也明白海上航行,需要的不仅仅是过硬的造船技术,而且还需要相当的经验技术积累。

哪怕是近海航行,四海茫茫,很容易迷失方向。

许多被海水掩盖的岛礁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他们出海时候,是风浪相对平静的春季,但经过了最初的兴奋之后,很多人都被风浪折腾得不轻。

他见过体型堪比一艘中型船只的大鱼,在船边游弋的时候,在海底形成一片巨大的阴影。

海洋中有着太多太多的危险。

能够在海洋中靠抢劫为生的海盗,还能够跑这么远,显然掌握了相当的航海技术和经验。

顾大伯问道:“要先审审那几个海盗吗?”

竺年眨了眨眼:“不,先关他们几天。”

审讯这种事情是心理战,比的是谁先沉不住气。

被关到牢房中的海盗们,由于数量众多,大部分都被随意塞满牢房。每天,他们都像是一群小鸭子一样被带出牢房做工,做到精疲力尽才被赶回牢房里。

至于他们的大小首领在哪里,他们根本就不知道。

他们大概知道这里是新京,但是他们不会说新京话,或者只会一两个荒腔走板的新京词,距离想要打探消息隔了十万八千里那么远。

海盗小喽啰们茫然:在新京当犯人,还得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