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页

竺年又对郑蓬飞说道:“本想着让您来京城帮帮父皇,奈何能委以重任的少,累大伯在外面许多年。”

郑蓬飞赶紧拱了拱手:“不敢。是下官深受重用,才能一展抱负。”

沃州和京畿连年遭灾,还受战争之苦。

丹州、江州这几年可谓风调雨顺。

丹州趁着上游大水,倒是因祸得福,重新清理拓宽了河道,又有大量人口的迁入,已经是个正经的鱼米之乡。要不是地方不够大,且常年小透明,各方面数据的增加幅度简直可怕。

江州就更不用说了。丹州还得投大量的资源,去补足基建。尤其是这两年先是修了个四号码头,今年又开始同时修五号码头、六号码头,花钱比挣钱多。

江州可没这方面的烦恼,虽然一样要投入一部分基建的钱,但江州环境可比丹州好多了。原有的基础扎实,多数只是维护一下。

每年年终上报的各项账目,多到让一众言官明察暗访,就觉得是虚报的。

这一方面是江州的底子好,另一方面也是郑蓬飞这位主官出色。

先前卫玉在沃州的时候,把沃州弄成了什么样,就是个反面例证。

本来郑蓬飞的年纪要是小一点,这样的才能,肯定是让他多跑几个地方去帮扶发展。但他岁数在这里摆着,等蒲岭大道的江州这一段完工,应该就差不多调入京城,肯定也是偏二线的养老官职。

说话间,尉迟兰来了:“还想四妹妹成亲那天过去一趟,正好你们来了。”

竺年抬手擦到他脸上的面粉:“你一大早钻厨房干嘛?”

“我想烤个蛋糕。你明天生辰吃。”他简单说了一句,就对郑锦说道,“上次我回来之后想了想,你看看是想在京城这边,还是去外面多看看。京城这边条件更好,家里人都在,去外面就没那么好了。你身体太弱,还得增加武课。”

郑锦对当官还是有概念的,郑家的大学课程他是已经读完了的,就问道:“在京城是做什么?去外面的话,是去哪里,做什么?”

“在京城的话,就是去六部轮值,帮着处理一些文书工作。等你觉得哪方面更适合自己,再往哪方面发展。去外面的话,我想了个人,你去跟着他当学生,他去哪里你就到哪里。”尉迟兰也没卖关子,对郑蓬飞说道,“竺侯。”又问竺年,“竺侯这会儿在京城?”

“在的。年后……看他自己想去哪儿吧?”心野得不行,来姜地帮了他两年,人就跑没影了。讨了个头衔,拿着一堆令牌,就去行走天下。身边就跟着几个蓝组的人。不是过年,他还逮不到人。

竺侯在京城名气不大,但接触过的人都知道这人本事有多大。

郑蓬飞就是接触过的人之一。

他当初在丹州当知府,迁入进来的人,绝大部分是竺侯送来的。

他是想不明白,怎么能够短时间内把一群战俘,变成良民,还各有所长,安分守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