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页

黎公公送他去宫外招待外地来官员的官驿住:“殿下随和,有些事情没多想,您好好跟他说就行了。”

徐伶闻言,颇有些羞愧地低下头去:“我知道。可只要想到我们这样的身子,能有多少年寿数,就忍不住着急。”

黎公公听了,也不说话了,跟着叹了一声气。

新建的官驿就在六部边上,主要方便来上都办事的官员居住,没有什么单独的院落,都是独立的不大的房间。

徐伶的行李就放在这里。

黎公公也没什么好说的,把竺年吩咐的一些精细的生活用品给他摆上,又指了一个方向:“殿下给你的宅子,就在那头,已经派人去收拾了。你有空就去看看,缺什么直接跟我说就是。”

徐伶一听,还觉得有些奇怪:“不是说单身的官员有统一宿舍,还需要收拾吗?”

黎公公哭笑不得:“你说起殿下来,还这个规矩那个规矩的。轮到你自己,怎么没这规矩了?也不想想你一个三品的大官,还能让你住一些小官小吏住的统一宿舍?放心吧,宅子不大,就给你安排三四个人伺候。车夫、管家、书童、厨下总是要有的。其他有什么需要的,宫里头的活随便就帮你带掉了。你也知道宫里现在就两位殿下,总不能全都养着当闲人。”

“唉,我就说一句,你说我这一大通。”徐伶以前经常跑外面,和黎公公不算熟悉,但也不陌生,听完也不推辞,时间晚了,也没再闲聊。

也没等两天,竺年给他赐的宅子就收拾妥当。其实就是打扫了一下卫生,又添置了生活用品。

宅子不大,就在户部附近,出门上班直接走路就行。

收拾完后,竺年又带着人去给他暖宅,屋里头的东西和人都安排妥当,入住都不需要拎包。

徐伶的到来,就像是一个信号。

各地的大学、农学也好,普通学校也罢,培养的人开始陆续毕业,走上各种工作岗位。

竺年最直观的感受是,许多政令推行起来更加轻松顺畅,各地反馈上来的情况越来越好。

他的闲暇时间也变得多了起来,至少每天都能正常上下班,还能按时休息,耗在实验室里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东州那边做望远镜的研究员和匠人的到来,更是让显微镜的研究工作一日千里。

一台台试验机接二连三制造出来。

宋婉又去了几次夕照原看星星之后,很快就对显微镜产生了兴趣。

太医院里的御医们更是每天为了和别人抢显微镜的使用权,就差大打出手。

竺年在其中倒是没干什么,就是为了检查观察效果,取了一些水的样本——有来自夕照原的山泉水,有护城河里的水,有烧开的水,还有京城内几口水井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