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页

第二百三十四章 纳头便亲

京城大学的落地,吸引走了大部分的目光,让各州铺开的学校显得就没有那么显眼。

虽然在当地,学校还是吸引了一部分家庭,但毕竟这种花销不算无足轻重,简单上几年课并不能直接考官的学校,在很多从来没有接触过读书的家庭眼中,

吸引力并不大。

新上任的学官倒是耐心解释:“是,学三年,主要是教认字、算术。学好了,可以再学做学问、做账、做别的。那些做好了,才能去考官。”

“没错,做账做得好,看病看得好,都能做官。”

“对,大夫是匠户。当今天子规定只要身家清白,以往没有过作奸犯科,不论什么籍,都能考官。”

“是,哪怕奴籍也行。女的也行。”

“骗你们作甚?朝中女官不少呢,都可能干。”

“学校也招女学生。这位大娘,咱说句真心话,以后姑娘当家不也得会算点账,才好持家嘛。”

“全日制的招十八岁以下的。这边有非全日制的扫盲班,时间短学的少,但至少多认些常用字,能算最基本的账。这个不限年龄。每旬上三次课,一次上半个时辰。”

“您要是自认水平够,直接去考也行。州府就有定时发布职缺。最近新朝,缺的人多,一个月能张两回榜,以后就是一年一回。您等等,我找一份朝廷发的练习册给您参考参考。您就在这儿看也行,拿了笔现抄一份也行。”

“要报名的趁早,第一批学校就招五十人。招满就等明年了。非全日制的一次开班二十人,一个月开一次班。初级班一学期三个月。”

“二月初一就开学。”

竺年他们的车队走的大道,一路往北,有些地方雪还没化干净,地上还遍布砂砾岩石,路上已经有了一些往来的车马,全都在兴奋谈论学校的事情。

对比大部分农民和匠人,这些商人更有考官的动力和资本。

他们不缺钱,缺的是身份地位。

尉迟兰关注的是另外一点:“怎么大商队这么多?”

他们这次北上,三五年内大概就过年能回来。随身带的行李和人员都不少,组成的队伍规模极大。行驶在大道上,一眼望不到头尾。

但他们这样的队伍,在大道上竟然一点都不显眼。

车队到其中一个驿站过夜的时候,旁的车队看到他们进到官驿,才意识到这是一支官员的车队。

竺年在车上坐了一天,任由随从去忙,自己跟着尉迟兰在外面转悠,活动活动腿脚:“去问问不就知道了。”

看得出来,这一片原先就一个官驿,房子最大,样式也最板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