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页

军队,起码明面上是有数的。

尉迟兰在兵部,这些数目都清楚。

姜卓肯定背地里养着不少兵,但就像大月的皇帝暗中养着镇北王府一样,一是养不了几十万那么多,二是仔细算完全能算得出来。

竺年当初发作工部,就是因为工部是一个可以轻松“黑”掉许多钱的地方。

如果这么大笔的钱是经过了姜卓的,那他就能算出大概能养多少人。

结果工部是纯黑了钱。

姜卓也很生气。

他一番白忙活就很生气。

最后他只能借着在户部混,才算是接触了一些东西,可惜姜崇小叔叔本事不怎么样,有些事情脑子还是清楚的。表面看着整个户部对他敞开,还时不时就让他去帮忙,实则真正的核心,他一页账本都看不到。

好在也不是没有其它办法。

军队嘛,人少了,发挥不了作用。

人多了,开支庞大。单纯靠着宫中的私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姜卓又不是宋恒。

宋恒不仅有好爹,还有好爷爷,到他手里头的财富非常多。他本身看着纸醉金迷,其实真要算上大的开销,其实没那么夸张。这份纸醉金迷背后,指不定是为了给镇北王府的军队花用走账呢。

姜卓不仅没有好爹,也没有好爷爷,留给他的是一个表面光鲜,实际上已经行将就木的王朝。

姜家的生存空间被庞大的世家体系挤压到只剩下一口气,伐月近乎耗尽了姜国的国力。

姜卓如今手头还算阔绰,得多亏了宋恒。

但其实他到手的财富,并没有外人想象中那么的多。

要知道宋淮称帝的时候,皇宫里很长一段时间当家做主的人是尉迟兰。估摸着金银铜钱一类方便搬运花销的东西,大概都搬空了,剩下的都是一些珠宝摆设之类表面光鲜不好变现的东西。

当家主母藏钱的本事可大得很,竺年都不清楚。

人多不仅要花钱,还得吃东西。

考虑到低成本培养军队,最好还不要距离京城太远,那就只有一个地方——遍布京畿的军屯。

作为一个堪比卫州的大州,京畿的名气没有沃州响亮,但是实打实的膏腴之地。虽说京畿东有迁山,南有蒲岭,但同样是大片平原,还位于沃水沿岸。京畿的位置更加靠东,降水条件比沃州还好。

京畿地区的军屯数量众多,哪怕竺年几乎占了整个北片区,也搞不清楚具体各个军屯。

但他是有经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