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页

跟在竺年身边,一直沉默着的李曲这时候说道:“那怎么能比?小王爷六七岁的时候,已经救了几十万人性命啦。”

宋卢倒也不脑他插话,只觉得他说话夸张,转头去夸竺年:“咱们家糕儿这么厉害啊。”

竺年皱了皱脸:“嗨呀,别听李曲乱说话。那会儿我还在南泉天天傻玩呢。”他对李曲说道,“学校加上先生阿姨,总共也没两三万人,怎么有几十万?你那会儿还小,记错了。”

李曲也不管面对着竺年和宋卢,眼睛快要翻到天上去:“学校是这么多人,那还有托儿所呢?还有养老院呢?还有您改的盐场,弄的海边的养殖场呢?有一次台风很大,过了之后瘟疫都有了苗头,不是您摁下去的吗?”

“那些又不是我一个人干的。好多人呢,守城的军队都去抢险了。不幸遇难的官吏都有三十五人。官兵更多,有九十三人。沿岸好多房子都冲毁了,城里都淹了好些地方,很多房子不能住,只能搬到别的地方。当时连城楼上都住了人。”

汾州没有发生过那么大的灾难。

宋卢本来还以为他们说的小时候的趣事,神情轻松。越听下去,他就越严肃。

“公主府都开放了一大半给灾民。”李曲补充,接下来他突然就不太想说了。

照理说,那时候的竺年也就丁点大小,偏偏发了狠劲,花了几年时间,靠着养殖珍珠赚到的钱,愣是把整个南泉城重新翻修了一遍。等后面他回了梁州,除了修建整个南地的主要交通要道和城市建设之外,重点放在很多沿海沿河的防汛上面。

南地不缺水,但因为水遭受的灾难极其深重。

作为南地百姓,他小时候很多事情不懂,一直到近几年看到的经历的事情多了,才渐渐明白,能够改善百姓们一代代受灾情况的小王爷,是多么了不起。

竺年嘀嘀咕咕:“明明是当权的人应该做的事情,怎么被你一说还成功劳了?”

宋卢当然着意了解过竺年,但是对他的主政能力,其实私心里觉得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毕竟竺年岁数摆在这里,他当年上京册封的时候才十四岁,哪怕从娘胎里学起来,能有一番自己的见地就已经很厉害了。谈能力如何,为时过早。

不过竺年显然不怎么想提小时候的事情,宋卢也只能继续和他说自己知道的一些情况。

等一行到了汾州,直接进入到军营里。

此时大量的军队都跟随宋觉去了银城,亲卫营区区万把人,进到军营里还显得空荡荡。

这边军营的后勤管理受到过竺年深刻的影响,双方只需要简单对接一下。亲卫营到这里,就像是回到自己家一样,没有不顺心的地方。

宋卢跟着在军营里住下,一晚上来回奔波,感觉只是闭了一下眼睛,醒来的时候已经日上三竿。

他唬了一跳,赶紧跳起来。

外面的长随听到动静,端了洗漱用的热水进来:“您别着急。小殿下……小王爷也还没醒呢。”

宋卢就舒了一口气,问了时辰,洗漱过后才说道:“这几个月也不知道在姜国那边受了多少苦,就那么点人……”

“没受苦,早起的在做米花糖呢。”长随给他找了外衣披上,“这会儿时间差不多了,应该能吃上。”

宋卢不知道米花糖是什么东西,听名字就觉得应该很不错,就跟着长随出门,还没走两步,就听到“嘭”地一声巨响,脸色一变:“怎么了?神火炮炸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