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页

到了白天,小城进一步被规整,俨然成为了他们的敌后根据地。

军需的仓库,不管是存的粮食还是兵器,全都清点之后被统一安排。

一些小城内归顺的官吏,也是头一次见沈化在这方面竟然十分精通,完全不像是一个只会埋头研究水泥的书呆子!

沈化也不明白:“我爹是东州知府,我家是沃州望族。这点东西,看都看会了。这城里才几个人,又不是一个州,管这点人,能有什么难的?”

这些人怎么就真信他啥都不懂呢?

竺年留了一些人给他,他现在走路都抖了起来,把先前看不惯的都给整改了。

他把匠人们和许多关押起来的人一起调集起来,加班加点开始加固小城的城防。

官吏们这一下头皮都炸了:“您不是说冬天不能施工,会不牢吗?”

他们试过,天气冷了之后,砌出来的墙是真的容易断裂。

沈化心想,他一个敌对势力的人,怎么说什么话,别人都相信呢?这些人能当官,应该也不是什么天真小可爱啊。

林州新城的城墙,那都是多少年前的大冬天建的了。他会不知道冬天怎么建墙?

那年林州还特别冷,下的雪比这里厚多了。

虽然后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但都不伤及根本,怎么可能现在还比不上那时候?

成功获得一个后勤补给地点的竺年,带着军队继续往前出发。

这一次他们的行动更加谨慎。

平原地区,尤其是敌方有城墙,哪怕是还没有完工的城墙的优势,不需要望远镜就能够很远就发现他们的踪迹。

竺年不知道他特意配给的做工很拉胯的雪地迷彩,能够把敌方糊弄到什么程度,只能尽量把行动改成晚上,并且尽量快速转移。

几天过后,戍边的军营那边人都快疯了。

姜国养马的条件非常好,确实有很多骑兵,但不表示他们戍边的军营——军队系统里的底层,也能有多少骑兵。

骑兵搁哪儿都是最精锐的作战部队,除了回来休整,几乎不会用于单纯的防守和预警。

尉迟邑的骑兵队伍早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受到攻击的时候,他们还以为是安昌那边又来人了。

这一段国境线非常长,大雪一下,压根看不出哪儿是哪儿。出去路走长一点,都不知道家是哪边。

他们点了烽火台求援,但是在这种风雪能把人眼睛都糊住的天气下,他们也不知道多久能传递到。

想出去求援,在找不到尉迟邑军队的情况下,最保守且安全的做法就是顺着未建成的城墙,去找姜扶。

本来姜扶也在他们这边,但毕竟过年嘛,人家是王爷又是大皇子,安昌那边也不至于真的大雪天也丧心病狂要来攻打,就回到附近的一个小城去过年了。主要是打了两年,周围的百姓都撤离得差不多了,安昌过来人要是不深入,他们也骚扰不了什么。

太深入的话,还容易被抓到。目前已经安分了好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