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页

竺年骂的是工部侍郎瞎,但整个御书房上下实际都被骂了。

姜卓脸皮挂不住:“嬉年!”

竺年行了个礼,坐下。

姜卓又去让人把三座码头的资料搬来。

到目前为止,三座码头的工作,竺年都有参与。二号码头说是二皇子负责,但他更多的只是监工。

码头建造的材料,是工部官吏们非常重要的学习材料。他们比任何一个衙门,都有紧迫感。

姜卓一吩咐,没过多久,一箱箱的材料就被抬了上来。

巨大的樟木箱子里,厚厚的册子装得满满当当。

一些没有接触过的官员,看着咋舌。在知道这只是一号码头的一部分材料,另外的还在慢慢搬来的时候,下意识对竺年露出佩服的眼神。

无关立场,这么多图纸和资料,一点都不能出差错,光是写出来要花费多少时间,还得核对清晰。

尤其是一号码头建造的时候,除了竺年之外,能够在专业上帮得上忙的人,几乎没有。

饶是姜卓,在看到这么多东西的时候,也软了眼神。

竺年和工部侍郎对这些材料都很熟悉,很快就找到一本册子。

竺年指着上面的一行字:“看到没有,‘水泥12’。”又指着工部侍郎翻开来的一册,“喏,‘水泥15’。”

工部侍郎看着写在“水泥”右下角的小字,又在材料里翻出“水泥5”、“水泥8”等等的字样。另外还有其它石子、沙子等材料,也标注着一些编号。

姜卓伸了伸手。

张茂实就把这些册子都拿了递上去。

姜卓看过之后,闭了闭眼睛,问竺年:“那依你看,建造城墙应该用什么材料合适?”

姜卓问得客气,竺年也就规规矩矩地回答:“如果父皇问的是卫州那边的城墙,恕儿臣不知。不同的水泥适用于不同的环境,有些防水、有些防冻裂、有些更加坚固,但程度各有不同。儿臣没去过卫州,也不知道那边具体情况如何,水泥也只是从东风号采购得来,也不知道能不能有合适的,能够直接适用于那边的情况。”

等竺年说完,姜卓还没出声,脸色刷白的工部侍郎说道:“好一个一问三不知!嬉王殿下到今天还以为没人知道你和东风号的关系吗?”

他特别想说竺年一声假公济私,但无奈竺年从东风号采购的东西虽然多,但价格着实比市场价还要便宜几分。类似水泥这种建筑材料,又是东风号独一份。

要说竺年从东风号雇佣匠人,那起先是工部不给他派匠人。

竺年给匠人们发的薪响和饮食,完全是按照工部给的标准,只是没克扣按时发。给的住宿……梨园小筑完全是竺年自己的产业,和工部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现在工部侍郎只能揪着竺年是东风号的老板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