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页

一群大老爷们和少数几个妇人,几乎都从没的见过如此精巧有趣的小东西,在一番了解和内心激烈的挣扎后,才犹犹豫豫把签子放好,还一步三回头,一副随时想反悔的样子。

投完签子的人舍不得走,也没心思干活,就聚在一旁嘀嘀咕咕:“梨园和桃花坞也有学校,他们可没有这些。”

“等码头造完了,大多数人要走,现在造了这些东西,将来不知道会不会搬走?”

“这不还得挖河吗?”

“河又没有多长,能挖多久?等化冻了,会送来一批厢军,年内得挖通。”

“啊?哪儿来的消息?可靠吗?”人们下意识回了一句,一看说话的人是大太监徐伶,顿时哑口,拱了拱手,“徐公公要是消息确切,得赶紧和王爷、赵大人说说。这么多人,吃用安排都得提前。”

徐伶没接触过这些,就不太明白:“我瞧军营里头空的地方很多啊,再说上头应该会有相应的安排的吧?”

这边许多人跟了竺年到现在已经快三年了,听他的话摇了摇头:“陛下对咱们王爷太放心,上头一些人又对王爷太不放心。”

这话说得有些委婉。但徐伶好歹也是大太监,哪里有听不明白的?

姜卓太相信竺年的办事能力,所以会给竺年放权。

某些达官显贵又看不顺眼竺年,会给他下绊子。

上下一结合,最后很可能发生把人直接送过来,剩下的全让竺年收拾的局面。

竺年这个人呢,又做不出不把人当人看的事情。不管来人是什么身份,在他手底下起码能活出个人样,需要准备的东西和各种讲究就格外多。

长随轻轻拉了徐伶一把:“徐公公,来,赶紧跟王爷说说。”

徐伶是大太监,但并不常在宫里头待着,以往负责的事情是姜卓的小金库,包括皇庄的生产经营等等各方面的营收之类。派他到这边来待一阵,显然不是单纯让他在银城过年,含着让他跟着竺年学一学的意思在。

可是他来了之后,竺年就一直待在作坊里。银城能经营的东西一目了然。

目前看来就三大块东西。

最大头的肯定是卖冰的收入。但这没法学,别处没这么干净这么大的湖面。有一些也不方便运到京城、京县去卖。

冰窖的建造也不那么简单,别处哪有银城这边的匠人和物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