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页

加上皇后娘娘“卸任”得有些不吉利,地位高的贵人们多半不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

竺年去看姜崇:“小婶愿意来吗?”

姜崇立刻反对:“怎么?想让我们夫妻分居两地?”

竺年“噫”了一声:“反正祭酒也不用教书,挂个名而已。我去找奶奶来。”

张大姑娘下意识以为竺年说的是自己的亲奶奶,等听到姜崇说“母后”,才意识到说的是太后娘娘。

姜崇向来争不过竺年,吵了几句之后,只能说道:“那你钱呢?”

竺年就看着他,理所当然:“你给我啊。我把女学的校舍修个新的,总不能比官学那边差。”甚至当着户部尚书的面开始算账,“父皇可大方了,官学的预算还挺足的。州府这边给了现成房子,稍微修一下花不了多少钱。剩下的钱正好用来修新房子。”他转头问张大姑娘,“我让人在小码头外面再种一大片桃园,把女学修那儿可好?”

小码头的位置就在府城外,和梨园之于京城差不多。

张大姑娘下意识点了个头:“好。”

竺年又说:“又不是让你自己出钱。卫家抄出来的贼赃不是有很多已经没了苦主嘛,拿一点花在沃州不是应该的?反正本来就是从沃州刮走的。再不行,我就找奶奶要钱。”

“怕了你了。”姜崇只能无奈答应,又让他别没事去烦太后。

他没说的是,这次他来沃州,太后差点带着一群小孩儿一起跟了来。

倒不是太后真担心竺年这个假孙子,而是老太太觉得自己身体很行,新画舫舒服又稳当,最近又无风无浪的,想出来逛逛。

老太太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想法很简单,觉得自己只要不大张旗鼓,就和普通富人那样,出来遛一圈,也不走远:“有个十天半个月的就回来了。”

她现在住在梨园,周围百姓和乐,邻里和睦,能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就以为外面许多地方也都这样。

可她不想想,梨园明里暗里有多少守卫。

一号码头事关重大,守卫力量是直接从禁军和御林军中抽调出来后,又经过一番严格培训才上岗的,毫无疑问的精锐。

竺年在一号码头外建造了梨园精舍、梨园小筑,包括梨园的戏园子,由于东家是一个人,额外自己招募培训了一套安保的班子。

如今,梨园外面的所谓街面的地方,也是梨园的地方,自然是由这套安保班子来守卫的。

这些人大多出身于以前的大月时期的军队或者衙役一类,改朝换代之后不可能再当值,就做了这类工作。个人和团队素养,和码头守卫相差无几,更多的是武器上的差别。

另外还有一批人,是京兆尹派来的。梨园属于京城地界,自然应该由京城负责守卫。虽然平日里他们是不怎么管,但梨园这里无论是码头,还是居住在这里的贵人们,都举足轻重。衙门就在梨园特意设置了一个类似办事处一样的地方,除了负责处理梨园这边包括税务之类的各种日常琐事之外,还有数量不少的衙役,会负责到处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