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页

竺年就简单介绍了一下南泉,继续说道:“我高祖奶奶现在就住在南泉。她跟我提过几次您家祖上的手艺。”

盛元长公主的名头,两位也是如雷贯耳。

焦大娘子一脸荣幸:“能得盛元长公主亲眼,外祖父要是在世,肯定要高兴得睡不着。”在竺年的邀请下,喝了两口茶,也没清楚什么滋味,就感慨道,“外祖父只得我母亲一个女儿,就没在宫里头伺候了。”

其实在御厨房里做事,倒也不在意男女。尤其是一些嫔妃,身边伺候的人里面,包括她们自己,也有不少能够拿得出手的精致菜肴。

不过能够被外面人叫一声御厨,有品级的,还真就没有女的。

焦大娘子的外祖父不做御厨,显然是不想让独生女留在宫中做个宫女。

双方聊了几句,焦大把事情在心里面做了一番计较:“殿下盛情,我等心向往之。只是我家如今几十口人,要是去南泉,不那么容易。”

若是在大月时期,焦家在沃州那是过得无比滋润,别说不可能举家搬迁了,就是让家中的姑娘嫁出沃州城都是不愿意的。

但是现在焦家已经落魄到了当家人亲自做了吃食出来摆摊叫卖的地步,除了刚还回来的大屋,也没什么可留恋的。

大屋能这么快还回来,还得亏了竺年。

要是把大屋卖了,他们身边也能得一笔钱。南泉虽然远,但好的就是足够远,又有盛元长公主在,想来不会发生战乱。他们这几年实在是受够了,哪怕日子过得艰难一些,也好过兵荒马乱提心吊胆。

竺年听说焦家人口多,眼睛一亮,问了焦大平日里读的什么书,提了几个问题,又问他们家子弟的功课。

焦大老老实实都回答了,又说道:“我家另有一支族人,原先在京城的,如今来投奔我家。他们家的学问还要更好。殿下若是缺人使唤,您看您什么时候方便,我让他们来?”

他自己的本事自己知道。别看他以前在大月也领了官职,但只是个散官,只是说出去好听,不用做什么事情。

学问是谈不上,再宽容的先生也只能说一句基础扎实。吟诗作对一点不会,反倒是对吃食方面更感兴趣。

京城里的那一支就不一样了,人家原先就在天子跟前伺候着的,虽然现在人脉是完全不能提了,但是学问和办事经验都是有的。

再有一点,他实在是受不了那位老太君了。给他们家子弟找了事情做,早点分开过,眼不见为净。

竺年眨了一下眼,嘀咕了一句:“嗯?京城,焦家?”他想起不算久远,却并不愉快的记忆。

他说话声音轻,就只身边的尉迟兰听到,问了一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