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页

姜卓让竺年算什么账,当然是工部的账。

经历战火,工部的活很多。

他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就是修筑皇陵。

姜卓是铁了心要把家按在了原来大月的京城。

老实说,迁都这件事情,反对的人不多。一是如今被称做上都的旧都已经被搬空,二是比起上都,现在的京城气候和物产等方方面面都要好多了。

而且姜国旧土耕耘百年,好的地方早就被瓜分完毕,原属于大月的这片地方代表着新的利益,自然趋之若鹜。

一切“百废待兴”,工部就是其中一块极其厚实的油水。

之前盘库的时候,竺年啃的是兵部这块硬骨头,工部这块是姜崇亲自带的人,被满门抄斩的就有一家是原工部侍郎。

竺年知道自己的底子,工部这块蛋糕本来是不打算去动的,但架不住蛋糕自己要往他嘴边送。

你看,大家一样干工程的,差不多的工程项目,你要用这么多材料,干出来是这个效果;我用比你更少的资源,干出来的效果比你还好。

如果这个差距不多,那还好说。

但是差距太明显了!

竺年一翻工部的账目,看到其中涉及到的各种款项,倒抽一口冷气,抬眼去看已经汗出如浆的几名工部官员,再去看姜卓:“皇叔……”

姜卓脸色难看:“说实话。”

竺年就把厚厚的一堆账本快速翻阅,一边翻一边说:“上下大概六七百万两银子。”

姜卓还没说话,工部的一名侍郎就先跳了起来:“黄口小儿,少血口喷人!”

这话一说,竺年就不乐意了:“嗤!你以为我不清楚其中的道道?”

姜崇整个户部尚书也不太明白,但是没有反驳,而是问道:“整个皇陵就三百五十万两,怎么就能有六七百万两?”

兴修一个皇陵,按照规矩大概简单一点的,也得在百万两上下。

姜卓现在修的皇陵,总预算三百五十万两,并不是他有多奢靡,而是他整个项目其实包含了非常多的子项目。

包括了前期勘察,道路之类的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要的是守陵军队的驻扎所需的军营的建设。三百五十万两不能说非常节约,但绝对不算铺张。而且款项也不是立刻全部就拿出来,这种项目多数得分摊个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