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页

但仔细想想,正常来讲,他家十弟大概也就是南王世子的伴读。

他不由得想,京城中的那位年长一些的大皇子,如今的皇帝宋淮,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气度?

竺年让开一点,像个小孩儿一样把望远镜塞进袖袋里:“不告诉你~”他对着三个人摆摆手,“你们赶紧去休息,不想休息就帮着修城。今天肯定打不起来,明天能不能打起来还得再看。”

这时候日头还很高,但已经不那么晒。

涉阳关这里气候没有南壶城温暖湿润,除了正午的时候,其它时间已经变得凉爽。

熊北北跑上城楼,目不斜视地走到竺年身边:“俘虏都登记完了,怎么安排?”

竺年想也不想:“从这边走大道到海州,直接送到海外去。”

“还到海外?”熊北北有些惊讶,“海州那边说是缺人。”

“海州不行。海州太近了。把这些人放海州,怕是要闹事。”若这些是安分守己的良民,譬如说那些外族部落的老弱妇孺,那在海州安家落户是不错的选择。虽然海州苦寒,但是这些人生活的地方也同样苦寒,气候方面没什么不适应的。

但这些是战俘,还是数量惊人的战俘。海州当地就那么一点人,没法把人打散了安排,否则谁同化谁还不好说。

海外就不一样了。

海外什么样的人都缺。

等这些茅军去了海外,大概率一辈子也回不来。在当地只要老实安分,无论是做个普通的农民,还是加入军队,相信他们都能有不错的出路,起码比留在大月本土当战俘来得强。

熊北北还是不想把人送去海外。哪怕不是海州,南地好多地方都缺劳力呢。战俘还不用发工钱。

竺年看出他的为难:“说送点人去海外,说不定奶奶就回去了。梁州冬天又湿又冷,哪有海外舒坦?”

一提起文阳公主,熊北北顿时觉得这些战俘不香了,立刻把目光投在远处压过来的茅军援兵上:“那我再努力多抓一些,替公主殿下分忧。”

“说是有三十万。”竺年对着地平线上的黑线语气平静,“希望他们真的有。”

“起码得有个五六万人吧?”

两名杨家兄弟不明白这两人为什么会对来犯的敌军充满期待。哪怕“只是”五六万人,对涉阳关也是极大的压力。人家大军过来,又不是途径一下,目的是为了上南军的船,去所谓的海外。

包括杨凉在内,都下意识把所有蛮荒、落后、毒瘴之类的词语往海外上面套。潜意识里就跳过了最条重要的信息——宋萱这位出生高贵的文阳公主,能够长居的地方,怎么可能这么不堪?

南王府在海外的州府未经朝廷,实际从第二代南王就开始着力发展。当时的目的是为了建成南王府的退路,各方面下了大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