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页

除了兵甲,还包括粮草。

冷兵器时代动辄几十万的军队投入,总不能说“等等,我先耕个地再打”?

粮食产量低下、生产工具落后、人力资源稀缺,每一场战争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大部分战争都会发生在秋收之后冬天之前的时间段。其它时候不是不想打,而是真的打不动。

无论是南军北伐,还是大月朝廷的几次反击,打得都极为克制。

不然仗倒是好打,后续的烂摊子没法收拾。

一旦发生粮食绝收这样的极端情况,百姓就会揭竿而起。

虽然这些百姓没法对正规军造成什么威胁,但是短时间内会对地方产生极大的破坏。

在这种前提下,朝廷为了筹措足够的战争资源,卖官鬻爵也是其中的一种手段。

刚开始,这些官职爵位,都是虚职虚衔。

商人们有钱,但是社会地位低。朝廷没钱,但是可以给商人提升社会地位。这是一个非常公平的交易。

但是当朝廷的缺口变大,普通的虚职虚衔已经无法填满,接下来就会以极高的价格售卖拥有实权的官职。

竺侯说道:“我们买了一些官。”

买官,自然要花很多钱,但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譬如珍珠,自从竺年开始人工养珠之后,珍珠这种东西,在南地就不那么稀缺。尤其是最近从海外运来的金珠,在姜国价值连城,足以换取一个五品的官职。

只是为了不引人耳目,他们的行动十分克制,大部分都只是换了一些虚职。

这些虚职的作用最大的是提供他们在姜国的抓手。

不得不说,南地在情报方面的工作一直很薄弱。他们连北地的很多事情都没搞明白,对姜国更是几乎一无所知。

“我们南地人的身份在姜国不是秘密,尽量减少一些行动,先把人保下来再说。”竺年用手指敲了敲桌子,“这些人有宗亲在北地?”

“是。”竺侯笑笑,“不管以前有没有,反正以后肯定有。总得让人有个留在姜国的正当理由。”

南地和北地只是隔了一条楚江,往来都不算多;和姜国隔着千山万水,哪怕是真的宗亲都已经分开不知道多少年了,谁分得清是真亲戚还是假亲戚,还是半真半假的亲戚?

竺年这一回是真的笑出声:“行。辛苦你了。不过姜国此举,显然决心很大,不可掉以轻心。”

“我明白的,您且放心。”竺侯想自己可不是什么茅高远那等蠢货。

这一局下来,不论最终是姜国、大月、南王府谁胜谁败,茅家都是输家。

也不知道茅丘到底开出了多么优渥的条件……

他在心里面琢磨了一番,有心想跟着竺年去林州新城“长长见识”,无奈实在走不开,只能留下满心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