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8 章【日常】

卷王的九零年代 九紫 3291 字 5个月前

实在是几百万级别体量的销量当中,签名书在这样庞大的销量基数下,实在太少太少了。

每次签名书的上市,他们都是要抢的,很多狂热粉丝,一个人就收集了好几套签名书,还有些没上市呢,就通过书店工作人员的关系,先订走了一批,能够流通到全国各大书店的签名书是少之又少。

还有人花一两百块钱买二手签名书收藏的。

别的作者销量这么高,至少还搞个签售会什么的,各大城市跑一跑,柠萌三年了,一次签售会都没有搞过。

虽然很多人都确定的说,柠萌是女生,但还有非常多的读者,还是

不确定柠萌是男是女。

毕竟他们不是柠萌的室友,通过柠萌的真名和她进入京大的时间,也知道她本人的长相,很容易就推测出她的身份,很多人哪怕看了万花电影节,也因为主要镜头都在剧组演员和江柏身上,忽略了江柠。

而且这个年代并不是每个人都上网的,网络这个东西,对现在的很多人来说,还是新兴的玩意儿,网络不发达,资讯传播速度慢,还有一大批从《大宋》开始追的纸质读者,在先入为主的认为柠萌是男的呢。

是以,柠萌的签名书在市场上,始终是供不应求的情况,每次出版社那边出现什么精装版、典藏版,哪怕很多读者知道签名版只是一部分,跟中奖一样的概率,可喜欢的读者还是会买,一上市就会立刻销售一空。

江柠笑着说:“我现在白天的课程全部排满,晚上还有《锦衣卫》和新文要写,现在又接了《白蛇》电视剧编剧的活,您说呢?”

那边一听,江柠居然还接到了央妈编剧的活,对江柠就更客气了。

如果说江柠畅销书作家的身份,带给出版社的是利益,那么江柠此时和央妈的合作,代表的是未来江柠可能走的高度,尤其是以江柠的身份,她未来很可能会走的路,可能恰好就是管他们的。

王咏和李昂主任那边,则是扼腕叹息了,因为《白蛇》在《武侠》上的连载已经结束,《白蛇》在央妈的上映,在杂志销量上面,给他们带来的利益不大,不过他们也很高兴就是了,不说现在正在热映的《锦衣卫指挥使》给他们杂志的销量带来了多大的提升,《白蛇》电影的获奖和电视剧版权被央妈买走这件事的本身,就给他们杂志社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力。

这个影响力,可以说是无形的,也可以说是有形的。

无形的,是因为不是《白蛇》连载期间杂志销量的直接提升,有形的,是因为江柠是《武侠》杂志社的签约作家,目前市面上几部十分有影响力的电影、电视剧,都是出自他们《武侠》杂志,这使得更多的影视方,在寻找版权合作对象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出了几款爆剧的《武侠》,尤其是现在正是武侠风最热的时候,目前已经有电视台看中他们《武侠》上连载着的其它武侠作品,正在版权代理谈判阶段了。

为此,《武侠》杂志社也全新开辟了一个新的部门,叫影视版权部,专门做影视版权的开发和孵化。

就连李昂主任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当初开创这本杂志时,完全就是因为热爱,热爱武侠,想要创办属于他们内地自己的武侠杂志,给内地热爱武侠、热爱武侠事业的作者和读者们,一个发表自己的武侠作品的一个平台。

他们杂志社多次面临转型的危机,包括现在也是,他们虽然已经一点一点的开辟出了玄幻仙侠专栏、江湖儿女专栏、甚至为江柠的下一部星际文做预热,还开了‘星际科幻’专栏。

但他完全没有想到,在杂志社走到九十年代末,即将跨入新世纪的前期,还能开辟新的业务,进入新的领域。

这是一个全然陌生的领域,从杂志图书出版行业,过渡到影视版权孵化,但他有一种预感,随着科技越来越进步,电视机的普及,影视化作品将来也会越来越多,这会是未来的大趋势。

而他们《武侠》杂志社,已经走在了这个行业最前面。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影视版权业务的开辟,对于《武侠》杂志社来说,完全就是由柠萌个人的几部作品带来的意外且全新的赛道,因为之前江柠影视合同这一块,都是找到王咏,再从王咏这里联系到江柠,对于江柠的版权合同,王咏知道的也最多,这次全新影视版权部,就由已经工作了三年的老职场人,王咏负责。

新成立的部门,一切都还在摸索阶段,在与作者合作这一块也很实在,完全不存在什么合同的坑,和签约作者签的是百分之二十的代理合同,毕竟他们杂志社已经出了爆款的《白蛇》《包青天》《锦衣卫》等剧,在合同的签约上,可以帮助作者避开很多坑,就连签约合同,都是跟着江柠原来的合同拟的,比他们自己与影视方谈版权要靠谱的多,价格也比他们自己谈的要多。

王咏现在已经不是职场新人,而是升职为影视版权部副主任兼主编啦!

因为他的这个升职速度,完全是和江柠挂钩,他叔叔那边一高兴,又给了江柠店铺里一个新订单,是他接到的一个品牌外贸代加工订单留下的尾货,这个大品牌在国内找代工厂加工,然后拿去贴牌,再用高出出厂价格十几甚至二十几倍的品牌溢价,卖给国内的消费者。

这批尾单全部都是这个品牌今年出的最新款,除了没有在衣领上打品牌的领标和贴牌外,其余羽绒服的质量、材料、质检卡等等,全都是一模一样的材质,就连衣服里衬的品牌布质质检标都是齐全的,这批可以称得上是高货的东西,王咏叔叔一下子全部都以成本价基础上面,最低价格给了江柠,发到了沪市。

王咏叔叔还怕江柠江柏他们不懂这批羽绒服的价值,还将这个品牌的宣传画册、海报、商场定价等,一起放在包裹里给江柏寄了过来,在商场里,每件羽绒服的溢价,比给江柠的成本价,要高出一千多块一件,在这年代,绝对属于奢侈品范畴了。

江柠的这批货,哪怕是在成本价的基础上,多一百元一件的价格卖出去,都有很多人批发都想要,再加价往外卖,都能赚的盆满钵满。

再心黑一点的,自己找工厂将领标和牌子打上,直接和原单没有任何区别。

在沪市的一些繁华商业街,这样的衣服,随随便便报价就是五六百、七八百块,你即使对半砍,也还有三四百。

并不是这个年代的人,就是朴素的,实际上这个年代的人,对于时髦的追求,对于品牌的追求,丝毫不落后于十几二十年后,甚至很多从乡下考到大城市的农村学生,内心的自尊心其实非常强,他们也羡慕于同学穿的品牌衣服鞋子,却又因为自己囊中羞涩,买不起。

王咏叔叔给江柠发的这一批货,可以说是最适合年轻学生这个消

费群体了,质量够好,价格又不高。

若不是王咏的关系,王咏叔叔也不会想到将这批货给江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