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卷王的九零年代 九紫 1766 字 7个月前

"这是我哥江柏,也是咱们一中的,读高三。"

徐秀丽只轻微地点了下头,反而是她爸转过身,握住江柏的手使劲摇:“你好你好你好!”江柏手上还抱着江柠的一堆东西,被徐秀丽他爸摇的差点没将热水瓶给掉下来。江柠赶紧将自己东西放到靠窗边的一个下铺上:“二哥,这里。”江柏赶紧抱着东西过去。

之后就是铺床,挂蚊帐、铺凉席,将洗脸盆和洗脚盆放在洗脸架上,除此外还有个柜子,有八个柜门,每个柜门上都有铁扣,可以自己买一把小锁将柜门锁上,此时最中间的两个柜子里已经塞满了东西,江柠也选了一个中间位置的柜门,将自己的东西塞了进去。

江柠将蚊帐都放下来,确保这样不会有人坐自己床铺后,也收拾了东西,拎着米跟着江柏下楼。下楼时宿管阿姨还说了句:“咋搞这么长时间啊?下次可不能了啊!”

江柠笑着向她道谢:“谢谢阿姨。

江柏默不作声的接过江柠手中的米袋子,江柠将江妈给她的八百块钱给江柏:“这是妈妈给你的学费和生活费,粮食过两天爸会送学校来。

江柏送江柠去食堂把粮食称了,换来十斤粮票,江柠递了三斤给江柏:“爸给你送了粮食后还我啊!"

剩下的七斤粮食,在不打菜的情况下,可以勉勉强强够她吃一周。

食堂可以用钱直接买饭,半斤粮票打的饭菜和五毛钱打的饭菜数量一样多,可一块钱比一斤饭票要值钱,所以,除了吴城本地的走读生外,下面乡镇考上来的学生基本都是自家挑粮食来食堂换粮票。

江柏是一周十二斤粮票,一个月差不多五十斤粮票,江爸到时候需给他挑

两百斤粮食过来,这还没算江柠的。

前世江柠一个月是三十斤粮食,现在她比前世早一年入学,班主任、老师、同学和前世都不一样了。

江柏接过粮票也没有多说,他的粮票已经见底,如果江爸再不送粮食过来,他本来打算明天早上回去,自己挑粮食过来了。

高三男生的宿舍楼和高一高二的不在同一块区域,而是在更前面的教职工宿舍区,由于学生人数太多,宿舍楼住不下,便将教职工宿舍区后面的一栋二层排楼做了高三男生宿舍区,那边安静,也更适合高三学生。

前面来的早的还有宿舍住,来的迟,学校宿舍住满了,学生们便要想办法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了,江柠前世就是在校外和人合租房子住的。

后天才正式开学,江柠将床铺这些都安排好后,就趴在床上,继续写她的《我在宋朝当捕头的那些年》,之前已经向《武侠》杂志社寄过去四万字的稿件,但一直都没有收到回信,现在江柠这里又写了三万多字,准备如果那边还是没有消息,就换一家投稿。

却不知,《武侠》杂志社那边也在联系江柠联系不上而着急。

《武侠》这个杂志社创办于一九八零年,在八十年代初,首印百万册,直到连载《射雕》爆火,最高月销量,曾达到月印三百五十万册,开刊三年总印数便达到了三千三百多万册,可以说是辉煌一时,一直到中后期,都还维持着月印两百万的销量。

可随着九十年代金庸古龙等作家传入内地的武侠小说风靡,越来越多的武侠类杂志冲击市场,再加上杂志社内部的人员调动,到了九十年代初,《武侠》的市场被越来越多的同类型杂志冲击,市场占有率难免降低,而这一年,正是《武侠》这部杂志最为困难的一年,许多《武侠》杂志的编辑被调走,上面更是在开会讨论,要将他们这个杂志社广市分社给撤销。

只剩下主编和杂志创始人还在艰难奔走维持。

半月前,《武侠》杂志社再度收到一份稿件,这份稿件与当前热销的武侠小说不同,它是探案推理,同时兼顾武侠风类型的小说,还是与当下武侠风截然不同的女主角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