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页

至于能源——那就更不用操心了!以俞悦桐的囤货量拿来当水用也是没问题的!

机器方面不担心,能源方便不用操心,但俞悦桐就是不过去心里这道槛。

末世二十多年的习惯让她将“节约”和“不浪费”刻进了骨子里,虽然有钱也不缺物资,但俞悦桐还是做不出耗电占地那么多资源来满足她的“麻辣烫自由”。

“悦悦怎么不弄啦?”俞妈妈见她将洗好的菜整整齐齐地垒在灶台上,一大捆一大捆也不见有装进盆子里的动作,便有些奇怪地问。

“没,就感觉也什么必要,切片洗菜后保鲜能力就没那么好了,又不是没顿都要吃,不一定能在菜放烂前吃掉。”

餐馆里的麻辣烫和麻辣香锅自选能这么做,是因为他们的店内客流量大,食材按照客流量放置一天就能消耗得差不多。而他们家只有俞悦桐爱吃,俞爸爸和俞妈妈就吃个新鲜,让他们天天吃他们也受不了。

好吧,其实俞悦桐也没爱吃到想要每天都吃的地步。

“这个简单啊。”俞妈妈从橱柜上面搬出一摞的篮子,将台面上已经洗好的蔬菜摆进去,“现在雨这么多,家里的水也够用,给你腾个一立方放这些还不是什么大问题。”

“你不是说空间能保鲜吗?正好连电费也省了。”

俞悦桐的空间只有一百立方,俞妈妈和俞爸爸是想尽了办法将空间利用最大化。

虽然从密度上看一立方米的大米有一吨重,但一吨的大米体积远超过一立方——因为大米之间是有缝隙的。

为了进可能地塞大米,俞爸爸特意去买了商用的抽真空机器,把袋子套到模具里,不断地调整,尽可能把米压实压成规整的形状再放到空间里去。

受过穷挨过饿经历过物资匮乏童年的两个人像一对仓鼠夫妻,勤勤恳恳地将空间每一处缝隙都试图填满。

多塞一点,就是一家人多一些能活下去的希望。

但就是这样的人,现在对她说——尽管拿一立方去浪费吧!

虽然很小的事情,但俞悦桐还是矫情地酸了眼眶。

“妈,那你帮我多切点藕片,我爱吃脆藕!”

“行!”俞妈妈年轻是做过厨房小工,拿着菜刀哆哆哆比用擦片器还要快。

切都切了,俞妈妈说:“干脆晚上就吃麻辣香锅吧。你吃酱香还是麻辣?”

俞爸爸和俞妈妈不会吃辣,做麻辣香锅只有酱香口味的,有选择权的只有俞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