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细想想,这个主意也不错,如今虽然他受了些重视, 可毕竟年岁还小。贾珠都活到19岁了, 还不是一场病就去了,人的生命太脆弱, 贾母和贾政在他没有彻底立住脚跟儿前,是不会为了一个庶子,真的跟王夫人杠上的。

而贾环和赵姨娘两人,若是想在这种情况下保住自己,基本是没可能的,尤其是在王夫人已经动了杀心的情况下。

贾环越想越觉得可行,但是才满五岁的人,怎么才能有个光明正大,顺理成章的理由,离开父母离开贾家呢,这又是一个难题了。

“你那姑母不是去世了吗,总要有人去奔丧的。而且,你姑父从前可是探花郎,学识风度都是一等一的,依靠贾家目前的能力,绝对找不到比他更靠谱的先生了。若是你能说服你祖母和父亲,拜托他们修书一封,请林如海收你为徒,那你此困境就可解除了。”

林如海?这个姑父和贾母那个姑母一样,贾环长到这么大从来没有见过。只偶尔从家里仆人的嘴里,听过一嘴什么扬州送的节礼,俱都是贵重新奇之物的话来。

不过既然能当上探花郎,那肯定是大才了,贾环若是能有这么个先生,不说如今的困局可解,便是日后科举出仕,朝堂之上也有了文人前辈的照拂。

事不宜迟,贾环略收拾了一下自己,带着贾母给的暗香和幽客,动作利索的来了荣庆堂。

贾母刚喝了药,这会子正半靠在榻上,两个小丫鬟给她捶腿呢。

贾环进屋行礼请安后,才笑道:“老太太今日看着,倒比昨儿精神了许多,孙儿想着,您该是要大好了。这几日可急坏了老爷太太,连我和姨娘心中都担忧,幸好老太太洪福齐天,府中人心这才安定下来。”

贾母见了他,想起昨晚收到的消息,不由得心中一叹。

王氏是个容不得人的,贾母纵然与之掰碎了讲过几遍,还是不能让其收手,反而愈发狠辣了。只是贾家子嗣多是不争气,好不容易出来个好苗子,贾母不能不放在心上,不看别的,且看她的小儿子贾政,也得让他老来有所依靠才行。

故此贾母对着贾环很是和颜悦色,笑着说道:“这几日我病着,难为你们各个都孝顺,日日早晚来看我,如何能好的不快呢。你最近在学里一向可好,先生布置的功课难不难?有什么短缺了的,就去寻你琏二嫂子,或是来找鸳鸯,总归不要亏待了自己。”

贾环忙起身一一回了,又笑道:“我什么都不缺的,琏二嫂子要给姑母准备治丧之事,每日里忙的脚不沾地,饶是如此,昨儿还打发人给我送了一匣子燕窝呢,说是补身体的。”

贾母于是欣慰点头:“你二嫂子是个好的,家里家外多亏有她操持着。”

贾环也跟着夸了几句,方试探性的说道:“天不假人寿,姑母这一去,倒叫老太太和满府里头的人都难过的紧。只是扬州离京远,这一来一回送信的时间,恐怕都要一个多月了,昨天我听平儿姐姐说,府中准备送去扬州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不知道老太太属意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