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页

她忽然神秘地压低声音问三人:“你们听说过一个叫小林终的人吗?”

乔碧果断摇头:“不知道。”

许落沉思:“听着有点耳熟。”

“知道。”唯一准确说出答案的竟然是顾峰,“他写过一本书叫《丢掉历史,大步向前》,主张人类个体的思维和记忆有限,应该遗忘过去。而人类作为整体也有群体记忆极限。为了能加速发展,继续突破科技极限,让生产力匹配爆炸的人口,应该将历史文化中无用的信息全部丢掉。”

乔碧第一反应是惊讶:“居然有人有这种想法?”

“太极端了。”许落也皱着眉。

顾峰却继续说道:“极端吗?其实从某种角度上讲他说的是对的。不论作为个体还是整个社会、民族,活得越久走的越远,记忆和过去就会越来越多,就好像一间住久了的房子,东西越多就越乱,找东西越困难,这就需要重新收拾整理,将不用的东西丢掉。也像一辆开了很多年的车,车上堆的垃圾越来越多,保持同样速度前进就要花费更大动力。”

随着他的解释,乔碧似乎被说服了,但又有些犹豫:“可难道为了前进就要把东西都丢掉吗?那些文化历史都是很宝贵的财富吧?”

“这要看从什么角度去理解财富。”许落说道,“其实回顾人类历史上,有很多因为国家或者星球文化太复杂而无法推进的事。比如最开始人类社会对个体隐私的认知,极大程度上限制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之后机器思维伦理道德又对ai人工智能发展起到阻碍作用。类似的例子在医学界,生物界就更多了。这些旧的伦理道德是文化积累,但某种程度上也是束缚。”

程芳菲看向许落:“所以你认同这个理论?”

许落又仔细考虑了一番:“恰恰相反,我并不认同。”

“怎么说?”程芳菲好奇。

“首先,谁来判断什么是该丢弃的文化糟粕,什么又是该保留的,有价值的知识?对于生物学家来讲,也许一只不起眼的昆虫就是价值连城。但是对于矿物学家而言,那可能就是恼人的虫子而已。”

许落继续道:“其次,就算是在当时所有人看来都没用的东西,甚至是错误的东西,过一段时间也许又会诞生价值和意义。比如我印象中制造这种强度和韧度都非常高的透明材质,就需要一种特殊的添加剂催化,而它最早是在某星球大气中发现的,是星球生物排泄的有毒气体。人们当时为了杀灭这种生物可是伤透了脑筋,但后来发现这种气体之后,又开始大量养殖该生物。”

“最后,如果真的实践这一理论,最先被抛弃的一定是人文社科。但它们恰恰是人类历史与经验的保存,可以帮助人类面对未知、抵御未知。”

乔碧听着他的话缓缓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