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我们为何而战

这是精锐士卒能干出来的事情吗?

他们确实经过了长期的训练,也有过远程行军的经验,勉强达到了上阵杀敌的标准,但素质还是太差了,与闻仲手中的南征主力没得比。

唯有用这一次急行军,来逼迫一番,来告诉他们,他们所能依靠的,能作为依仗的,只有手中的兵刃,身上的甲胄,这也是商周两军交锋之前最后的机会了。

毕竟他们所要面对的,是比这残酷的事实更残酷的战场。

哪怕将士们会心生怨言,哪怕会有哗变的危险,也在所不惜。

会因为急行军而有怨言甚至哗变的军队,根本不应该上战场,他们到了正面战场上肯定也会哗变,直接投敌也不奇怪。

鲁雄也不得不佩服纣王的果断,一次急行军,不仅锻炼了将士,更是以桃林为诱饵,将士兵们对自身的好感消耗一空。

没错,这才是纣王诈称桃林,催促行军,却又不给桃子不给水源的另一层用意所在。

诈称桃林、强迫急行军,乃至之前的赔罪之言,都是为了消耗这群奴隶出身的士兵,心中对纣王给了他们正式身份的感激之情。

从各方面都能看得出,这支以奴隶为主组成的大军,都对纣王感恩戴德。

他们感激纣王改变了他们的身份,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能真真正正的站起来,堂堂正正做个人。

不需要。

这份感激,在战争中是多余的。

这些人愿意为了纣王施下的恩德,走上战场,与敌人作战,酣然赴死,就像之前在娄云衢叛乱中崛起,杀敌无数的敢当军一样。

可还不够。

大军的身后,不应该是一国之君,将士作战,也不应该是为了某个特定的人。

哪怕这个人是一国之君,也是不合理的。

尽管纣王是大商的象征,但他总归只是一个人,很单薄,很无力。

身为行伍之人,应该是为了国家,为了社稷,怀揣着拳拳报国之心,为天下万民而抛头颅洒热血,而不是为了一个人。

比起因为恩情、感激之心而战,毫无疑问,为家国而战的目标更明确,这样的战斗,才更有动力,才更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