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封王乱国

乍看之下,十一个王号封的很没有逻辑,一开始虽然先封了四方诸侯,但再往下走,获封为王的诸侯实力参差不齐。

许多实力强大的诸侯都落跑了,比如越侯。

这手笔简直就像昏君的随性而为。

事出反常必有妖,纣王一代明君,会随便瞎封王吗?

不可能!

崇侯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果然,另有深意!

首先,纣王封禅称帝了。

虽然因为顺口的原因,大部分人仍称纣王为纣王,可纣王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自封始皇帝。

哪怕很少有人提,但纣王也是始皇帝,始皇帝明显比王高出一级。

这样一来,就不存在什么诸侯王与纣王平起平坐,什么四镇诸侯获得王号之后与商王同等之类的说法。

其次,诸侯有野心,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人人都有野心,人人都不想从属于他人,这就是不按诸侯实力封王的原因所在。

郑王性格怯懦,其接壤的濮侯性格则很强势。

伯夷在修路之后,两家道路通顺,三不支还会互相宴请,关系融洽。

郑王有了王号,一下子就拉开了两人的地位差距。

宴饮谁主谁次?是按照诸侯见诸侯的礼节来相交,还是按诸侯与王之间的礼节来相交?

如此一来,两家绝不可能继续保持亲密关系,无形间分化了诸侯。

再看吴王。

有了王号之后,他会甘于平庸吗?

哪怕甘于平庸,他也得顾及到别人的看法,你堂堂吴王,就这点水平?旁边的越侯都比你强,你好意思吗?

吴王领地地处偏僻,接壤的地方只有越地,想扩张很难。

他不敢对实力更强胳膊更粗的越侯动武,那么只能对南方的百越出手了。

以往吴王可是和越人有勾结的!

无形之中,分化了边疆诸侯与外族的关系!

接着便是特意针对的四方诸侯。

西岐一地二王让崇侯虎有些琢磨不透,但他却是看明白了纣王封鄂崇禹为楚王的意思。

以前有王号的诸侯,例如平灵王,全都只有三流诸侯的水平,平灵王算是里头混的最好的一个。

平灵王虽然造反失败,但携郡守以令诸侯的计策给了许多人启发,想扩充势力,缺的就是一个名义。

还是诸侯的时候,大家和和气气,名义地位一样的,可成了楚王,拳头又大,随便整个不尊敬楚王的由头,就能出兵打一架。

目标放在哪儿?

当然是其他更弱小的诸侯了啊!

毕竟鄂崇禹已经从诸侯上升到拥有高度自主权的吴王了!

鄂崇禹的野心不像姬昌那么明显,但崇侯虎知道,纣王与诸侯贵族天生站在对立面。

在变法的大变革之中,自己与姜桓楚两路诸侯站在纣王这边,积蓄的力量就已经足够了,如果给足利益开后门收服了太多诸侯,那还变不变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