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陛下晕倒了

“幸得陛下指点”

我又指点什么了?疏不如堵还是说慢点治水?

怎么看都没有问题啊!

“寻得治理民心之法”

完犊子了。

子受看到这里心凉了半截。

“如今曹州井井有序,虽然水患仍存,但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感念陛下恩德”

水没治好,但李丙封了百姓们的口,他们骂不出声,这是断了昏庸值的根啊!

甚至还不觉得河水泛滥是君王失德,反而还感激自己派出李丙帮助他们治水。

正常百姓不可能有这种想法,李丙肯定做了什么骚操作。

子受就纳闷了,现在的人怎么就这么喜欢恩将仇报呢?

你李丙一个瘸子,我好心养着你,好吃好喝的,还让你当大官。

你申公豹一个结巴,寸功未立,我顶着压力封你为国师,这么看重你。

子受悟了,这就是问题所在啊!

对这些大臣太好了!

知恩图报,他们肯定得卖力干活!

看来得适当调整待遇,人均忠臣想昏庸起来实在太难了。

子受开始思考紧急措施,度假是度不了了,得想点昏招才能维持昏庸值增长的样子。

申公豹那边已经无力回天,最多将他召回,防止事态扩展到人人称颂的糟糕局面,西岐好不容易不唱赞歌了,又出个平灵,当真一群乱民。

李丙那边,倒是还有操作空间。

奏报里也说了,曹州侯不伸出援手,这是为什么?

怪李丙啊!

看看,李丙一个小年轻,还是个瘸子,没什么威信,曹州侯凭什么相信他能治水,凭什么出粮出人?

事情肯定办不好。

治水这么重要的事情,那必须派个老臣去帮把手啊!

三朝老臣各个都是宝贝,商容、梅伯、赵启、杜元铣,一干老臣跟个吉祥物似的,话不多,但地位高。

这样的老臣去协助李丙,当李丙副手,以年龄间的代沟以及治水理念上的不合,加上身为老臣竟然屈居一个瘸子之下,必然出问题。

在所人的观念中,都是堵不如疏,可李丙得自己授意,坚持着疏不如堵,还不听老臣言,矛盾就来了!

而且老臣嘛

要是有懂治水的,早在第一时间蹦跶请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