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登凤凰山

而且,虽然下雨的后果不太妙,但的确是引来了雨水。

在百姓们发现海雨的祸事前,都有buff加成。

这样一来,封禅阻力会更小,整一出朕即天下、朕为天命、乾纲独领,也不是不可能,后续各种昏庸行政,也就更好施展了。

本来天命一说,就是一柄双刃剑,既能代表天命归于帝王,也可能成为一柄刺向王权的剑。

比如鱼腹藏书,又比如石人一只眼。

可子受以天命之论,牢牢将天命抓在自己手里,高呼吾即天命,王权就稳固了,造反的可能性就低了。

这样一来,再多昏庸之行,只要控制好,就能保证人君之位稳固,这是系统生效的根本。

天命之论,必须贯彻到底。

想到这里,子受坦然,望向极远的天穹。

谢谢啊!

“大王仁德至此,天下若知,无不欢颂,大王圣明!”

闻仲虽是仙家修士,但他也不懂下海水会带来什么,只知道纣王真的弄来了雨水。

百姓们浑身湿哒哒,冷的颤颤,却也舍不得这等了几个月才等来的雨水,哪怕咸一点,也没发现什么不对劲。

子受昂着首,挺着胸,雄赳赳气昂昂走下祭坛,虽然有些波折,但总算成事了。

有百姓从尤浑那儿抢走石碑,想供奉在家中,还祭什么天啊,直接祭纣王啊!

然后,众人竟争抢起石碑,最后梅伯以边缘宗室的身份出面调停,百姓们才稍稍安静,决定建一个生祠,将石碑供奉起来。

车架离开时,甚至还有百姓自发相送三十里。

子受愧不敢当,决定等海雨事发之后,稍稍弥补一下,让地方官员协助迁居。

虽然久旱无雨同样会让百姓迁离灌江口,但至少还有盼头,盼着哪天下雨气候正常,就好了,毕竟百姓不像子受一样知道这是天帝的报复性行为,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就算连着干旱几年,天上也才过了几天,天帝哪能平复心中怒火。

可海雨一下,影响到田地,一旦变成盐碱地,粮食都种不出,就彻底没了盼头。

帮助百姓迁徙,也阻止不了怨言,骂肯定还会骂,故土难离,古人若非实在迫不得已,绝不会离开家乡。

稍稍弥补,适当减轻民怨,子受心里好受一些,防止造反暴动,对昏君大业也有好处。

凤凰山到了,箕子在山脚下迎驾。

“听闻大王将至,山脚下的居民居然在为大王歌功颂德,口称大王圣明!他们说大王像太阳,太阳照到他们身上,就驱散了严冬,驱散了疾病,让他们耕有田,住有宅,皆是沐浴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