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两条诏令

顷刻间,便想明白了纣王的用意。

两条诏令不能分开看,要合起来。

奴隶修长城,虽然会死,但也会立功。

再根据唯才是举令,不问出身,奴隶只要立了功,证明自己有能力,肯定可以除奴籍,获得官职。

这是纣王要重用奴隶的信号!

一开始比干是拒绝的,重用奴隶等于与诸侯贵族为敌。

但他做不到。

纣王实在太宽厚了,自己犯了谋逆大罪,至今却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人们仍以为他还是那个德高望重的老王叔,亚相比干。

所以,哪怕明知道纣王是错的,是与大势相逆的,他也要鼎力相助,子启没有让纣王醒悟过来,他也只能跟着将错就错。

既然纣王决意改革,要与诸侯贵族站在对立面,就要拉拢奴隶与平民阶级来抗衡。

唯才是举重用奴隶,迫在眉睫!

比干当即赶回了庄子,他是大商最大奴隶主,庄里的奴隶比北伯侯、东伯侯都多得多。

他二话不说分出了三分之二身强力壮的奴隶,分批前往招贤馆。

招贤馆是唯才是举令搜罗人才的地方,由费仲负责,同时也是征调奴隶、运输奴隶的中转站。

花了三天时间,比干才把奴隶分完批次,可见奴隶之多。

这之后,比干陷入了沉思。

除了奴隶外,还有什么可以帮到纣王呢?

想到近卫们的叫喊声,他悟了。

七窍合一的智慧,让他醒悟到,现在大商所需要的,是能承载文字的东西。

比竹简轻便,比龟甲易得,比丝绸造价低廉。

如此一来,便能快速传信,也不须近卫呐喊,只需将此一物传给识字小吏,便能传遍天下。

纣王想赢得百姓支持,这一物是必须的,百姓是最容易听信传言的群体。

邬文化是个逃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