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页

夏逆[校对版] 楚白 1232 字 2023-03-24

只是潘龙在荆州走得少,几次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看下来的结果……反正他觉得荆州的农民过得很辛苦,正可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压力极大,日子很难过。

而扬州的商人们则的确过得不差,寻常百姓日子也还行。就连盗匪都相对较少。

至少在广陵城以及通天江一路,他没看到什么盗匪。倒是常常有绿林人收过路费的,可也只问商队收,从不骚扰寻常百姓。

他曾经就这个问题询问过扬州绿林豪强武极星,武极星的回答是:“收一个商队的过路费,抵得上收几百几千个百姓的。虽然绿林人说白了就是拿自家名声和良心换钱,可总不能贱卖了啊。”

扬州绿林的风气尚且如此,整个社会的情况自然不问可知。

这里的主流风气就是重商,大家都想要赚钱发财,在九州之中,也算是独一份。

其余几个州,潘龙并没有去过。

据他所知,冀州民风尚武,民间武馆林立,就连乡野村夫都会两手拳脚。比武打擂的情况更比比皆是,打出人命来,自然也就司空见惯。

冀州官府对此十分苦恼,但也无可奈何。

幽州也是苦寒之地,但和雍州不同,这里直接面临着和边境异族交锋。双方之间常常爆发一些冲突,而且一旦冲突起来,规模往往就不小。

所以幽州人相比武功,更加注重骑射战阵之学,毕竟对于寻常人来说,要在数百人甚至更大规模的战斗里面获得优势乃至于建功立业,练就一身武功,不如披坚执锐骑马射箭。

而青州,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化。

早在天雄皇朝的时候,青州就已经是九州文化繁盛之地。等到了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中倒有超过一半在青州诞生,大家交相辩难,为彼此的理念和学术争得面红耳赤。

长久以来,青州对外输出了大量的学者。就算是因为帝甲子扫荡诸子百家,让青州学术界损失不小,可毕竟底蕴深厚。比起别的根基浅薄的地方,还是要领先许多。

如今大夏朝廷里面,论武官,各地出身的数量都差不多。但论文官,青州人就占了绝对的优势。一百个文官里面,至少有四五十个是青州人。

因此,青州人素来以“文坛祖庭”的地位而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