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页

“你是在教训我?还是在命令我?”荀子语气不善。

已经很久没有人敢对他这样说话了,在这个世界上,除非嬴政亲至,否则就算是李斯来了,荀子都敢不给李斯任何面子,更何况伏念。

“师叔,论辈分,您的确是我的师叔。不过论尊卑,您别忘了,我如今才是儒家的掌门。儒家上下的安危,儒家的前路,现如今都是由我来指引。伏念为此殚精竭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还请师叔明鉴。”伏念的话里柔中带刚,却寸步不让。

颜路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焦急,却不知如何是好。

荀子忽然笑了,笑声显得刻薄和讽刺,很难想象这是从一个老人嘴里发出来的笑声。

“我没有猜错的话,你是被赵昊的条件所打动了,对不对?”荀子问道。

伏念没有否认,坦然道:“帝国要重开稷下学宫,乃是百家之幸。诸子百家,各有自己的理论,一直难分高下。而在稷下学宫之中,大家尽可以各展所长,以此吸引自己学说的拥护。帝国重臣、甚至世子扶苏和皇帝陛下也会亲至,儒家作为当世两大显学之一,自然当仁不让,不能错过这件盛事。”

稷下学宫,乃是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便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

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当时,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这些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成为真正体现战国“百家争鸣”的典型。

而齐国现如今早已经灭亡,稷下学宫也被扫入尘埃。

不过赵昊给伏念的信中却提到了帝国要重开稷下学宫,这对于诸子百家来说,确实是一件盛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代表帝国愿意接纳他们的学说,前提是他们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吸引到执政大臣甚至扶苏和嬴政的青睐。

伏念虽然从未出仕,但是向来胸怀大志,以将儒家发扬光大为己任。在看到这个消息的刹那,伏念便做出了决定。

他不会错过这次机会。

“你有没有想过,这是帝国制衡百家的一种手段,拉一批,打一批。接受了帝国的拉拢,就意味着和很多人为敌。”荀子警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