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页

……

终南山麓,山水秀丽,风景优美,素有“仙都”之称。

一白须白眉,眼神澄静的道袍老者与杨坚并肩而行,一举一动充满着“其动若水,其静若镜”的出尘意味,时不时以拂尘指点周遭景色,温言介绍。

“……相传春秋时函谷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以观天象,因名草楼观。老子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又名说经台,就是那处古石台……”

“先贤风采,确令杨某仰慕非常!”杨坚顺着老道的话奉承一句,目光扫过下方山谷田野上的重重屋宇,心里默算着楼观道派的人数和实力。

乍一看,楼观派人数多不到哪里去,似乎大猫小猫三两只,但仅凭以身旁这严达老道为首的田谷十老,便是一个出类拔萃的高手团。

他们单独一人或许远不如宁道奇,但他们十人加在一起,即使四大圣僧也得绕路走,更遑论宁道奇一人?

而且,田谷十老还有一个远胜于宁道奇的地方,那就是他们楼观派历史悠久,数代以来更是名副其实的北方道门之首,拥有完整的门派传承,也需要将这传承延续下去,那就不得不顾虑当权者对道门的态度。

反之,宁道奇号称“散人”,正是其光棍一条,分属道门,却又游离在道门之外,固然难以被当权者拿捏,但在道门声威和势力上的毫无建树,也使他无法对广大佛门形成压力。

当世儒释道三教相互掣肘,然而儒教分散为大大小小的士族门阀,利益混杂,难以统辖,因此能够用来制衡佛门的,就唯有道门正宗了。

心念电转,杨坚诚挚道:“先帝本敕令于此修建通道观,不曾想忽逢大难,龙驭宾天,今杨某欲继先帝未竟之志,发民夫五千修建通道观,不知严道长意下如何?”

即使以严达宗师顶峰的修养,听得“欲继先帝未竟之志”之语,也忍不禁瞳孔一缩,暗暗为杨坚的野心和魄力而心惊。

所谓“欲继先帝未竟之志”,往小里说是继续修建通道观,往大里说则是继续统一天下的伟大事业。

此处一语双关,无外乎逼楼观派提早站队,出人出力。

第五百一十六章 一线曙光

“这就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