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页

表面上,四人是不忍文武双全的宇文宪就此闲置在家,辜负了一身才能,实则是准备将宇文宪架在火上烤。

自灭齐之后,宇文宪自感功高盖主,就称病隐退,之前也拒绝了宇文邕命他随驾征讨突厥的旨意。

宇文赟一直以来也视宇文宪为他继承皇位的最大竞争对手,其实这怪不得宇文宪,谁让北周立国以来,皇帝之位一直就在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等兄弟之间流传,以致宇文宪继承皇位的资格丝毫不比宇文赟这正宫太子差。

更何况,宇文宪无论文武才具,还是名誉声望,都远非宇文赟这不成器的太子可比,即使宇文宪真的谋夺了皇位,恐怕反对者也不会太多。

但时移世易,宇文赟既然坐稳了皇位,那么宇文赟的意志就是政治正确,而宇文宪即使什么也不做,单凭他对宇文赟的威胁,就是第一政治错误。

此时此刻,四大宰辅不管是以奉承皇帝心意为出发点,还是考虑到宇文宪对各自地位和利益的威胁、掣肘,都迫切需要铲除宇文宪。

在这君臣一心的大局之下,宇文宪的下场已然注定,但铲除宇文宪这种贤臣名将也要讲究方法,否则难免引发公愤。

而在场四位宰辅可都没有舍弃名声不要,悍然背上谋害贤臣这个黑锅的觉悟,那么背黑锅的只能是皇帝宇文赟自己。

所以,四人没有商议如何给宇文宪罗织罪名,而是直接决定让宇文宪复出,在朝堂任职……身为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还天天在皇帝眼前晃悠,那他离死就不远了。

区别只在于,皇帝是否沉得住气,能够容忍多久罢了!

原本为皇帝背黑锅正是做臣子的分内之事,但在这一刻,四位宰辅不约而同地将这分觉悟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说到底,宇文赟不是宇文邕,宇文邕的赫赫威势能够让诸多臣子心甘情愿地为其背黑锅,而宇文赟的狐假虎威只能让最信任的四大宰辅合起伙来欺骗他,利用他……舍此之外,别无半点儿忠心可言。宇文赟既不得万民之心,亦不得三军之心,此刻连元老大臣的忠心也不剩几分,宇文氏的皇权危矣……”

石之轩心头轻叹,眸中闪过丝丝明悟——此时此刻,除了年纪老迈,雄心不复的李穆之外,其余三位宰辅的头顶都渐渐浮现或多或少的天子龙气,石之轩自己的龙气更比杨坚有过之而无不及!

以此观之,这是三位宰辅都具已有谋朝篡位的资格,而最终谁能坐上皇位,不在其他,只在三人中谁能占据大势,笑到最后。

其实尉迟迥是胡人的身份,已经注定了他被汉统振兴的大势排除在外,若他不自量力,争夺皇位,终将下场凄惨。

因此,皇位争夺战只会在石之轩和杨坚之间决出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