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页

还为伊消得人憔悴?我若真有那闲功夫睹物思人,还不如径直将伊人“请”过来你侬我侬……

石之轩心里叫屈,又不好解释,只能暗自恨恨:敢怀疑我精神出轨?我今晚就进宫偷皇后去!

第四百四十五章 触及正道

邺城北,车马粼粼,人流浩荡,沿着通往晋阳的官道逶迤远去。

数里外的高地上,刘桃枝腰悬长刀,暮气隐现的目光默默凝望着人流中的天子车驾,暗暗感慨:天子出巡自是皇家气派十足,却也最是劳民伤财,明君不为也。

高纬显然非是明君,甚至在昏君里也是首屈一指的,其实北齐之前并非没有明君,例如继高洋之后的高殷、高演,然而明君势必要绝对掌控朝政,聚拢君权,凡事一言而决,但这显然是掌控了后宫的阴癸派所不能容忍的,因此高殷、高演均没能坐满两年皇位就陆续或被废、或病逝。

一切非无因,自从当年高欢借助阴癸派的力量分裂北魏,割据自立,祸根就已种下……

忽地,刘桃枝闪电旋身,手搭刀柄,迟钝的目光一瞬间化作森寒利刃,狠狠刺向悄然出现在十余丈外的那个窈窕美妇。

声音一如既往的沙哑,“来了?也好……”

“哎……”娄昭君幽幽一叹,柔声道:“何必呢?妾身并不是要杀高纬,只要他大病一场,不能离开邺城就好……”

刘桃枝明白她的意思,周、齐倾国之战一触即发,在这关头换皇帝显然无异于迫使北齐自杀,智者不为也。

然而沉默片刻,刘桃枝还是答不对题的低沉道:“是时候结束了!”

既似回答娄昭君又像喃喃自语,回答自己,平静中透着决然。

当初他之所以与高欢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原因并不唯一,源自魔门灌输的思想之争有之,年轻人渴求建功立业、不甘沉寂的激情有之,与高欢的兄弟情义有之……

可以说,东魏、北齐的先后建立,正是他们的心血与豪情浇筑而成,尽管高欢早已不在了,但他仍遵从高欢的托付,半隐在幕后,悄然延续着他与高欢的希望。

然而这希望终归随着北齐国势的跌宕起伏,日渐衰微,纷乱灰暗而变成了失望,乃至今时今日国运将尽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