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页

“嗯!你把信鸽送一些给周清韦老头,让他和粮食一起带上山来,再向他取三千两银子,用这些钱暗中招买收服华阴和周围几县的混混乞丐等九流,将几县的风吹草动握在手心!凡有江湖高手靠近华山,我都得事先知道,你可能办到?”成立情报组织,是岳不群早就想做的,却苦于没有合适人手,现在看于不明办事能力卓越,岳不群又何惜重用!

“谢掌门信任,弟子必不负掌门重托!”于不明大喜,只要能得重用,让自己一展才能,就此真正臣服又何妨!总好过当个散人,流浪江湖,风刀霜剑,兴许哪天也死的不明不白!

“嗯!如此甚好!”

岳不群也不怕于不明能翻了天,自己上次击败他用了五招,此次却是只用了一招,以后双方武功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相信这点于不明也是心知肚明,离他真心臣服之日不远矣。

“孔子的《春秋》果真微言大义,只是这书国家肱骨之臣读读也就罢了!但用来科举取士,选拔基层官员,恐怕是本末倒置了,清谈误国、实干兴邦,春秋于基层官员乃至士子都不过是诱人清谈的物事,反而基层官员应该掌握的农政、算学基础之类,科举竟然无视,难道科举不是选拔基层官员,而是养蛊一样的预选宰辅?”

再次温习《春秋》,岳不群的思想自然不像前身一样迂腐,对《春秋》的微言大义痴迷崇拜,不仅对书中的政治思想不置可否,更对国家选官只靠僵化的政治思想十分无语。

“既然《春秋》无用,师兄还读它作甚?难道师兄你还能去考科举!”见岳不群一边鄙视朝廷科举,一边还用心研读春秋,旁边陪读的宁中则实在看不过去了。

岳不群一脸惊为天人的表情,“师妹竟然能够未卜先知?”

“什么?”宁中则仿佛见了鬼,“师兄竟然真的打算去参加科举?”

“怎么了?为什么我就不能去科举?”岳不群饶有兴趣的看着小美女震惊不已的可爱模样,不禁想要逗逗她。

“可是科举不是要去做官吗?师兄你堂堂华山掌门,还用得着去朝廷当那小官受气?”宁中则不由抓着岳不群的手,生怕他真的下山去做官。

岳不群却是不像宁中则那么相信自己可以取得科举名次,毕竟科举关乎国朝取士,各方势力犬牙交错,纵然才学再高,也不能保证自己上榜,但是逗逗小师妹也不错。

“但是现在华山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还不如我先去朝廷当几年官,到时你也是诰命夫人了!”

宁中则又羞又怒,“可是华山怎么办?爹爹把华山交给你,是想让你重振华山,威震武林啊!”抓着岳不群的手越发紧了。

岳不群不着痕迹的摩挲着师妹的玉手,“好啦!逗你呢!我去科举可不是要当官,而是我仔细想过了,华山现在除了咱们几个确实没人,咱们几个武功未成,声名不扬,就无法正式招收嫡传弟子,也就无法光大华山,但要等我们武功有成再招收弟子、重振华山,却是需要至少二十年,这也实在太慢。所以,我想在武功未成之时,是否可以早做准备,积蓄金钱和人脉,一旦武功有成,弟子聚集,配合早有准备的金钱和人脉,立时便可四处出击,光大华山!但是,我们武功未成,却是无法从武林中获得金钱和人脉,不过比起武林,朝廷也是个积累金钱和人脉的好地方。如此,我不妨前去参加科举,到时就算无法金榜题名,但只要有个举人或是秀才功名,就可以四处结交官府势力,在官府的正当渠道上纳钱招人,为华山再起提前打好基础!”

宁中则只听得美目连放异彩,一脸佩服,“师兄这招,可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真是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