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页

他吩咐道:“传令天下各社,务须注意本州地界的青楼酒肆,看有没有可疑人物,若是有,深挖详查,务必查出源头来历。”

杨易想了想,又道:“将这个消息也一并传给太师府,请门主定夺。”

听杨易说出“太师府”“门主”两个词汇时,现场众人眼中都流露出孺慕崇敬之色。

儒道释魔四教之中,佛道魔三教的教主恒定不变,一直都是佛祖、道祖与魔祖,而唯独儒教没有教主,只有门主。

与佛道魔三教不同的是,远古的儒门的门主并不是一朝悟道得成至尊,而是通过先贤诸子们一代代的学习与参悟,最终才成就了儒家这么一脉。

之后儒家的行事宗旨不变,但其中的学术观点却随时都有变化,紧紧贴近时代,不曾落后半分。

儒家的学术每天都在变化增删,早就超出了当初原始儒门的范畴,与佛道魔三教一直都在教主的教义中打转而毫无进步截然不同。

因此儒门只有历代先贤,却是没有教主。

他们讲究天下无有全能之人,世间无有不变之规,天地尚在不断变化,何况人道乎?

儒门的另类由此可见一斑。

天下诸多教派中,佛道魔三教的教义主要都是为了自身的修行与超脱,至于他们宣扬的什么普度众生,拔苦救难等等言论,听听就是,不要当真。

其余的门派除了兵家之外,也都是讲究勤修自身,以求超脱,对大众黎民却没有什么用处,只有儒门的教义才与整个世俗界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只有儒门与历代君王相合,才能最为适合治理天下。

儒门兼收并蓄,对诸子百家的学说并无打压之心,有时候甚至还专门派儒生去百家学艺,以学习百家长处,填满自身不足。

儒家对各门各派都没有威胁力,它来自世俗而用之于世俗,不求长生永久,只求治国安民,天下间再也没有任何一个门派比得过儒门的治国理念,也只有儒家治国,才能让各派放心。

这也是为什么自儒门兴盛以来,天下政权全都是儒生来掌控的原因。

儒门门主不断传承下去,每一代都有一时人杰,而如今的儒门门主就是杨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