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到院子里抽烟,柳清风跟出来道,我们是否管得有些过多了?毕竟苗春雨才是这里的主管。

我也未尝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有业务送上门来,以苗春雨那些人的水平,我真是不放心啊。

门口有人问,请问中原镖局秦三观镖师是否在此?

顺眼望去,一穿长衫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我看他龙行虎步,自然是公门中人,上前道,我便是秦三观。

那人不卑不亢,抱拳道,在下张有为,见过秦镖头。

张有为?太原府六扇门总捕头?谢德龙曾跟我提起此人,办事老道,业务能力也比较突出,还想把他调到京城登闻院那边。

我才到太原两日,他们便找上门来,而且还以便服相见,可见其心思之缜密。

不知找在下有何公干?

张有为道,我家徐大人,邀秦镖头到府中一叙。

第一百九十三章 青衣一挥手

大明朝要当官,无外乎科、荫、捐三种途径,三类官中当然都有治政能臣,但相比恩荫当官,科举出身出身都比较贫寒,更懂人情世故。相比捐科出身,进士及第多一些廉耻之心。尤其是捐科出身的,当官就是为财,不过户部税收好大一部分来源于此。

这也怪不得别人,隆泰六年到八年,当今皇上发动了与北周、东夷之战,打打停停,虽然收回了幽云十六城等地,却也将整个洪庆中兴以来红利全部打光。战争这种事情,本来拼的就是银子,朝廷国库空虚,只得通过卖官鬻爵增加收入。

隆泰十一年新政之后,朝廷逐渐控制捐科的名额,但捐官的价格却一路飙升,在富足的区县,一个知县竟达十万两银,几乎相当于一些普通县一年的税收。

太原知府徐茂德是隆泰七年进士,及第之后一直在翰林院修史,当了八年的穷翰林,颇有文名,后来明帝朱悟能特简(皇帝钦派,无人举荐)担任朔平知县,不过十年时间便一路扶摇直上,直至太原布政使,官居三品。

来到太原知府衙门,徐茂德竟然亲自迎出门外,我并非正式官员,对方是三品大员,这让我有些出乎意料。徐茂德面容清瘦,身材修长,须髭修剪的整整齐齐,说话更是如沐春风。

早就听说登闻院新任了一个监察,想不到竟如此年轻,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