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页

钱广来笑道:“当今圣上为了这事跟前朝的老臣们斗了好几年,最后是在南京有几个不得意的官员拍皇帝的马屁,写奏折给皇帝认亲爹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最后把皇帝的亲爹娘也算成前皇帝了,这事才算完。”

李沧行先是点了点头,又突然觉得说了半天和严嵩没什么关系,于是问道:“那跟严嵩有何关系?”

钱广来正色道:“皇帝在宝座上坐了十几年后,又想把他爹的牌位弄进太庙,当时的严嵩是礼部尚书,专门管这事,开始又准备按祖制反对,给皇帝骂了一顿,马上就重写了份奏折极力支持,这个马屁拍得皇帝很爽,他老子的牌位也顺利进了太庙,从此皇帝一高兴,就让严嵩入阁了。”

李沧行这下算是明白了,不屑地说道:“只要帮皇帝的老子牌位进那个太庙就能入阁当宰相?这也太容易了吧,我虽然不太懂朝政,但也知道入了内阁就会叫什么大学士,就相当于宰相,对吧。”

钱广来眨了眨眼睛:“不错,我朝太祖为防丞相专权,不设丞相,把权力分到六部,但没个总管事的又会造成六部间互相推诿扯皮,所以后来又设了内阁,相当于宰相的权力。进内阁的那几个就是我大明真正的主宰者,称为宰相也不为过。”

李沧行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夏言夏大人是当今的首辅吧。帮主好像说过他跟少林关系不一般。”

钱广来“嗯”了一声,说道:“不错,当今夏大人是首辅,严嵩是次辅,但皇帝当年得位有争议,因此崇尚道术,经常喜欢写青词烧给上天的神仙看。夏大人不喜欢在这件事上跟皇帝一起瞎闹,而严嵩每次在写青词烧青词的时候表现得很恭顺,甚至会每次在烧青词的时候戴上面纱,装出一副虔诚和神圣的样子。”

“再加上夏大人为人刚正不阿,经常为民请命,说些皇帝不爱听的话,而那严嵩则天天溜须拍马,说什么天子圣德被天下,一片太平之类的,这些皇帝爱听,时间一长,皇帝就更喜欢严嵩了。”

“皇帝应该在自己的位子上为万民造福啊,成天不做正事,排斥忠良,重用奸臣,这还像什么样子,当不好就换个人好了。”李沧行想到陆炳挑起江湖争斗的青山绿水计划,从根子上也是这皇帝的旨意,一时怒火中烧,恨恨地说道。

钱广来连忙示意李沧行噤声:“老弟,这种大逆的话还是不要多说,给人听到要掉脑袋的。”

李沧行也觉得刚才的话过火了些,摇了摇头:“我太冲动了点,哎,也不知道我这毛病何时能改。”

钱广来笑道:“我师父就喜欢你这率直的个性,哈哈。话说回来,严嵩现在和夏言夏大人是势成水火,夏大人支持少林,严嵩就通过东厂勾搭上魔教,皇帝也乐得见这二人互相掐个你死我活,这样大臣们就不能抱成一团,事事都需要请示和倚仗于他,他的皇位就安稳了。”

“他妈的,这狗……算了,我啥也没说。”李沧行气极之下,又暴了粗口,正想骂个痛快时,却猛然想起刚才的话,还是收住了嘴,气呼呼地喝了一杯水。

钱广来叹了口气:“当今皇上就是如此,只求自己皇位稳固,进而又想长生不老,整天不理朝政,只求修仙问道,靠陆炳和金不换来监控朝臣,让夏言与严嵩互斗以维持平衡。这样搞得民不聊生,但他的位置却是越发地稳固。你没听过那句民谣吗:嘉靖嘉靖,家家干尽!”

李沧行不想再听这些肮脏的朝政了,心里觉得堵得慌,换了个话题:“算了,不说他,越说越堵心。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钱广来想了想,说道:“还是等师父来吧,洞庭那边我们也帮不上忙。对了,还有件事要告诉你,你今天是不是看到峨眉的柳如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