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昊天默然点头,黯然离开银瓶山庄,向天目山下走去,萧柔的话不断在他耳边萦绕。她说得不错,感情这事原本便没有什么道理可说,没有什么对错可言。他知道自己的心始终牢牢系在那个又亲近却又遥不可及的女子身上。是福是祸,是喜是悲,是苦是乐,他都已无法分辨,旁人又怎能替他说清呢。

※※※

凌昊天离开天目山,来到浙江省的一个小县,便有丐帮帮众来传讯,告知赵观被司空寒星捉去之事。凌昊天又惊又忧,连夜北上,赶去相救,未到半路,便又听说赵观已平安脱险,这才放下心来。他知道赵观藉由他在北京皇宫和严府中探到的消息,消灭了藏身苏州崇明会的修罗王手下,修罗王和死神等回京之后又已匆匆离开,销声匿迹,要追查他们的下落显然得另费一番功夫。

他在浙江境内行走数日,有风声鹤唳之感,原来当时倭寇大举进逼,戚继光的军队此时训练已成,正准备迎击出战。民间人人都在谈论倭寇近日如何的猖狂,猜测戚继光的军队能否打退倭寇。

凌昊天听说戚继光就将与倭寇开战,热血沸腾,心想自己当助他一臂之力,当即召集丐帮长老在浙江会见。大家都知这是关乎国家命脉、海疆平安的大事,皆主张尽全力相助戚军击溃外侮。

凌昊天和丐帮众长老于是四处奔走,号召丐帮帮众和江湖中人前赴浙东支援助战。当时江湖上别无大事,同抗倭寇的号召在江湖上引起了极大的响应,许多门派帮会纷纷前来效命,一个月后,已有上千人聚集在浙东,有的投入戚家军中,有的负责转运粮饷,有的帮忙筹集金钱。

这其中出力最多的,却是郑宝安率领的龙帮。此时戚继光的军队已从最初的三千人增加到八千人,军饷事务极为繁重。青帮素来是航运界的牛耳,一力承担起水上转运的责任;而龙帮在各处地头通熟,处事明快敏捷,陆路的粮运便由龙帮一手统筹策划。龙帮在江湖上以严密谨慎著名,郑宝安虽初任帮主,已在帮派间闯下不小的名声,因此由龙帮统掌运粮大事,各方都十分支持。凌昊天见青帮龙帮不久之前还互相仇视,嫌隙不小,此时却能尽弃前嫌,携手合作,心下甚是喜慰。

凌昊天带着上千丐帮弟子齐聚浙江,准备助戚继光一臂之力。他来到余杭,听闻郑宝安也已来到城中,便去相见。他在龙帮中人引领下来到龙帮在余杭的据点。当时郑宝安正与青帮中人商讨运粮事宜,忙得分不开身。凌昊天也不去打扰她,带着丐帮兄弟到码头边上帮忙搬运军粮。

第二百八十章 三帮聚首

到了傍晚时分,凌昊天坐在江边码头上与丐帮帮众围聚吃饭。几个青帮头子谈完事情来到码头,等着上船,凌昊天远远听见他们的交谈,但听一人道:“这位郑姑娘当真了不得,年纪轻轻便这般稳重能干,真是人中少见!”

另一人道:“可不是?我瞧她的才能,可以直追当年的龙头秦女侠了。”

前一人道:“我最欣赏之处,还不是她的处事能力,而是她待人真诚,为人平实,没有半分夸大虚假。难得,难得!”两人谈着便上船去了。

凌昊天听在耳中,脸上露出微笑,不禁甚为宝安得意,心中忽然升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依恋之情,他自大漠回入中原以来,他便不大敢面对宝安,总在有意无意间回避着她。但他这时才醒悟,宝安不只是他心中朝思暮想的意中人,同时也是和他一块儿成长的童年友伴,熟稔亲厚的同门师妹。他离家多年,兄长一死一走,父母也出外云游,家中早已空虚,宝安此刻却成了他与虎山老家和童年回忆的唯一联系。

那夜直到三更过后,郑宝安仍未忙完,凌昊天便独自坐在码头上等候,望着天上的月亮和在水中摇曳的月影,漫无目的地想着童年的种种往事,心中弥漫着一分温馨和怀念。这几年来他经过如许惊险挫折、跌荡起伏,他知道自己已不是当年那个在虎山上无忧无虑、胡闹捣蛋、粗衣草鞋、满山乱跑的少年了。然而当年陪伴着他一块长大的友伴宝安,今日也不是往年那个天真娇痴,害羞爱哭的少女了吧!人不能不成长,不转变,然而那些留在身后的,不知不觉中失去了东西,似乎只有蓦然回首,才能隐约瞥见,才想到要伸手去挽回。

过了不知多久,忽听身后脚步响起,凌昊天不用回头就听出那是谁,跳起身迎上前去,叫道:“宝安,你终于忙完啦。”

那人果然便是郑宝安。她微微一笑,说道:“你是猫儿么?黑漆漆地也看得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