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页

宋煦[校对版] 官笙 980 字 2023-03-19

第一次考的是诗词歌赋,主题偏向于‘变法’就算了,这第二次考的‘经义’,居然也是与‘新法’有关!

诗词歌赋还能往‘新法’上靠,这‘经义’怎么办?

不知道多少人抓耳挠腮,心里将出考题的人骂了个狗血淋头,却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做。

这一次的考试,着实给了不少人当头棒喝,自然,更多是蒙圈。

诗词歌赋在会试中占比并不大,最重要的就是‘经义’与‘策问’,如果‘经义’这一关破灭,下面的‘策问’也无需考了。

熬过了大半天,出来的考生,比前一次沮丧的更多,太多人在贡院门口大骂,大哭,甚至于撞墙,投河的不知道多少。

李清臣与沈括看着这一幕幕,也只能摇头,没有其他办法。

到了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策问’也就是‘论策’,这一次,很多人似乎体悟到了什么,写的是相当从容,显然有所准备。

李清臣在毕渐考舍外停了停,见他神态稳健,神情专注,暗自点头,继续向前走。

沈括与李清臣转了一圈,来到屋檐下。

沈括递给他一杯茶,笑着道:“这一次,好像没难住多少人。”

李清臣接过茶,道:“毕竟有前两次打底。这一次的殿试,总数不会过五十。”

沈括明白,喝了口茶,道:“苏相公,章相公昨日去了翰林院?”

李清臣点点头,抱着茶杯,道:“这一次,二位相公的意见倒是差不多,不会再录取那么多了。”

沈括看着空了不少的考舍,估摸着至少还有八千人,如果只录取几百人,可能真的要出些事情。

“还是要通知开封府,刑部,御史台那边做些准备。”沈括若有所思的道。

士子们若是闹将起来,非同小可,他们背后的人再跟着动,朝廷很难端坐不动——毕竟,这些人与朝野太多人有关,真正的,无依无靠的寒门没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