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页

一根甘蔗,小三十文钱呢。

老李也就吆喝一阵,见没有人搭理,索性也就不再白费口舌,搬了把竹椅坐门口,翘着二郎腿跟那些个排队的汉子聊起闲天来。

“我说你们这,一大早就跑来排队报名,那什么建铁轨的招工公文我也看了,一天才给八十文,还不是现钱,说抵的什么粮油票,你们干个什么劲。”

说着,老李拿起一个糙茶壶,仰脖子灌了一口:“我自己搁城外包了块地种这甘蔗林,现在正缺人手伐蔗打捆,有没有兴趣来做的。”

一些个排队的汉子都笑了起来,好家伙这老李挖墙角都挖到朝廷这来了。

果然,临近过年的日子,哪哪都有缺工的用人单位。

保定府建铁路招的这近两万名壮劳力,怎么可能不招人眼热啊。

而挖朝廷墙角这种事,老李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第620章 资本的力量

估计许不忌做梦都没有想到,成为这次朝廷招工修铁路的最大拦路虎,不是户部那些心疼经费的度支郎而是地方的工厂!

涉及铁路线的五个省中,广西、交趾离得远,信息不便一些具体的情况一时半会还到不了北京,但,河北可就在北京眼皮子底下。

河北几家刚成立不久的榨糖厂可是跟河北布政使司正儿八经的打了一场擂台赛。

这几家榨糖厂的掌柜不单单只是商人,股份里面有蔗林农场的农场主一份呢。

每年,河北几个蔗林大农场里面,大好几万名蔗农挥动着锋利的砍刀,将一片片树林般的甘蔗砍下,但砍下之后怎么处理?

整个河北连着北京才能消化掉多少。

这一车车的甘蔗要是全靠陆运的话实在是麻烦了,而成建制的榨糖厂和相应的工艺又多在江南,河北当地的蔗林场主当然不会愿意,所以几个大的场主和商人一拍即合,直接从江南学了相应的技术,在河北建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