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页

当朱文奎开口表态许不忌之后,这堂朝会便全无继续议论下去的必要了。

朱允炆嗯了一声,淡然道:“河南这道奏疏,完全是不识大局的发言,罢黜回乡吧。”

第一个因为这起事件被罢官的官员出现了!

朝堂之上,那些早前公然反对过许不忌的京官便觉得浑身都紧张了起来,大有末日临头之感。

他们竟然犯了最最严重的政治路线错误。

俗称,站错了队。

虽然朱允炆没有当朝来找这些官员的麻烦,但散朝离开之后,许不忌当头走出奉天殿回头观看的那一刻,这群朝官心中便彻底凉了。

果不出他们所料,大朝会之后没过一月,内阁便开始以各种各样的明目,前后陆续降级、调动、罢免了在京近一百名官员。

一场注定波及全国的政治风暴开始酝酿。

“阁老,这新的官员该怎么擢选?”

官场之上,一个萝卜一个坑,走一个旧的,自然会有新的顶上,永远不缺少后备梯队补上的官员。

当吏部尚书找到许不忌府上征求意见的时候,后者便直接骂了回去。

“怎么擢选你是吏部尚书,还需要来问我?

是吏部和都察院没有条陈,还是你这个吏部尚书家里有什么亲戚故旧需要安排,谁有能力就换谁,谁能做好履新后的新职责就擢选谁,连录官的基本原则你都不知道还能腆着脸来问,我看你这个吏部尚书也别做了。”

就这般,本是许不忌老乡的吏部尚书,就因为这么自作聪明的一问,第二天就被许不忌罢了官,成了官场笑话。

但许不忌这番作态也让所有人明白,此番大动荡,并不是许不忌打算着手排除异己,而是因为政见的原因,一大批政治路线错误的旧官僚必须要裁撤,至于换上来的,只要是大明的官,许不忌并不在乎到底是哪党哪派。

亦或者,许不忌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苟且保命,在朱允炆面前,做出一副刚正不阿,不偏不倚的姿态,来尽量不使自己在皇帝眼中落下一个擅权权臣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