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页

真正让杨士奇担心的,是怕朱允炆的身体熬不过他。

司马乱曹能够成功的绝大部分原因就在于司马懿这个老不死的太能活了。

谁知道朱允炆万一哪天脑子想不开,一操心自己的身后事,学一回太祖皇帝,先把仍旧活跃在政坛的杨士奇来次诛满门,你让杨士奇上哪哭去。

现在急流勇退,将来身后可是流芳百世的美名。

没道理去赌那个未知的未来,死则死已不说还遗臭万年那就没必要了。

“阁老先坐,双喜上茶。”

这是朱允炆第一次直唤杨士奇阁老而不在前面加上姓氏,这让杨士奇受宠若惊。

“阁老为什么一定要辞官回乡呢。”

“时过境迁,山河大世早已不是当年的大明了。”

杨士奇坐下来,身子对着朱允炆的方向微倾,恭谨的回应道:“年关前,夏维喆跟户部做出了我大明乃至整个明联的财政表,仅我大明岁入便高达一亿八千万,这还没有加上自印度输送进来的近六十万斤黄金。

明联各国落实改制,军改裁汰了近一百万军队,节省军费、军备近三千万,这笔银子总参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用。

臣在年底的阁部会议上审定皇明三十六年的财政支出,按照陛下要求的赤字支出法案,需要在皇明三十六年一年花出去两亿八千万,臣无能,想遍了所有的办法都不知道该怎么花。

地方的发展越来越快,王雨森当初要搞包产到户,鼓励以村为主体自主分包生产,按照多奖少补的政策刺激百姓发展副业,当时这个政策臣甚至不懂该如何给王雨森出主意。

全国各地关乎发展的奏本,府县送到省里,布政使司不懂就递给臣,结果臣也不懂。

陛下,眼下我大明已不是唐宋可比的了,这个家让臣当的心力交瘁,惭愧不已,所以臣请辞,退位让贤。”

十年殖民,顶的上百年积蓄。

这是当年东印度公司十年收入报表递进国内后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