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页

王雨森从苏州府升任到应天府,短短几年,便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苍老了许多。

“几百万人压在肩膀上,说句不好听的,吃喝拉撒睡都要操心,父母官不是那么容易干的。”

对王雨森的感慨,朱文奎算是感同身受,点点头也是轻叹了一口气:“是啊,广东福建浙江三省的百姓越活越滋润,咱们南直隶的民生要是不进步,那咱们这些主政一方的主官哪里有脸向朝廷交代。

凤阳太穷了,而且淮泗的干流动辄就给我添点麻烦,虽说有朝廷拨款修筑工事,但地方财政的一大块都要贴补到修堤上,我想要在中都和宿州修条直通徐州的路,围绕这一块打造一个四省交汇的枢纽,实在是拿不出钱。”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地方没有钱是最棘手的困难。

对于朱文奎的抱怨,王雨森很是理解,应天府虽然比凤阳府要富裕不少,但花钱的地方也多啊。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王雨森主政的应天府总体发展势头还是迅猛的,所以王雨森底气足,敢向银行伸手借贷,为了包产到户的政策鼓励,应天府前后两年贷了快一千万。

这算是凤阳做梦都争取不到的支持,就凤阳那地方,朱文奎亲自找到南京银行想要借钱,都差点被扫地出门。

“就算借给凤阳又如何,凤阳眼下的发展不能靠贷款,不然光是偿还利息,都会压垮凤阳的财政。”

朱文奎苦笑一声:“没办法,银行不给钱,我只好自己想辙,伸手问老百姓借钱。”

这倒是让王雨森为之一愣:“问百姓借?”

“大家集资修路,做百姓的工作,让他们参与修路,其实连工钱也都是先欠着,将来慢慢还。”

朱文奎解释道:“路不通、淮泗支流不联通长江、大运河,漕运也不通,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封闭的内圈只会越来越穷,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干了,现在我这个凤阳知府,早都负债累累,欠出去了好几百万,要是后面两年还不出成绩的话,我就得找父皇伸手借钱来还债咯。”

这话说的王雨森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

俩人又聊了一阵,一声磬鸣响起,会场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迅速按照各自的品轶官职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会场内偏僻处有两个军乐队,在众人安静下来后开始动起手里的乐器,顿时,激昂雄壮的军乐声响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