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页

虽然粮食不能提供所有的需求供给,但粮食是基础物价的红线。

其余的,无非就是生活中的其他所需物资,譬如果蔬、肉食、盐油酱醋、木柴煤炭等物。

这些东西会有一段时间的暴涨,不过朱允炆跟内阁也都做好了准备。

这事亦有提及。

最多无非是一个建文十二年,等到转过年势必又会回落。

而有储备粮的支持,四川的百姓实际上不会受到多大的冲击,因为不膨胀的时候他们日常生活中也不会买肉、买水果等食品。过冬也不会烧木炭取暖这般奢侈。

无非就是做饭的时候,少放些盐巴、酱醋等作料。

等到自贡的盐井扩产,释放出来的脱产群体如李三等人一般,建立起一个又一个家庭作坊、集群作坊后,这些所有的生活物价就会回到之前的价位,甚至更低。

所以阶段性的通货膨胀,简单的解释,可以理解为一种利好、一次风口。

比如,现代社会中每次大规模拆迁都会使得搬家公司的费用上涨、房屋租赁金上涨,而最离谱的,就是连夜场小姐姐的小费都跟着上涨。

等到生活物价平抑下来,服务产业就会紧随其后的发展壮大,至于服务产业的价格上涨,跟老百姓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对大明时期的百姓来说,像逛青楼、听戏曲这种服务业,什么时候成为评定生活质量的一项指标了。

李三是铁了心要搞自营业,想赚钱发财,而他的一番侃侃而谈,也让村长老头颇为动心。

加上李二宝在一旁的帮衬配合,很快便达成了共识。

而有了村长老头的加入,说服全村人一起集资兴厂、大办酒坊的想法就很容易实现了。

村民乡亲们多没文化主见,有村长的带头,加上李三、李二宝巧舌如簧的鼓动,加上对进城后未知的生活抗拒,大家伙还是愿意留在几十年的村子里生活。

于是,建造李家酿酒坊的事业就此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