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页

唯恐这批粮食进入我大明后,被百姓误食而伤及健康,所以朕下了令,要把所有无法食用的全数烧尽,数量大约有一两千万石吧。”

真实的情况自然不能说,老百姓不是杨士奇、严震直,他们不会想到这批粮食进入后的危害,只会看到朝廷烧掉数以亿计,那朝廷在百姓,尤其在西南西北两个地区百姓眼中,成什么样子了?

不得已,朱允炆这个皇帝只好出面撒这个谎,当然,后面背黑锅的事会有严震直来顶。

即使把数亿石的数量谎报到一两千万,朝堂之上也是一片哗然,所有人都心疼的呼吸困难。

太奢侈了、太奢侈了。

“不提这些伤心事了,一提起,朕这心里也难过。”

赶紧把这事岔开,朱允炆轻咳一声,说起了正事。

“这印度已定,将来每年往来输送我大明国内的粮食怕是要如山似海,朕恐粮多伤农,反害了百姓,所以打算暂时性退耕,征收一部分土地,不过征收土地,事关百姓民生大计,自古民无地难活,土地情结严重。

杨阁老给朕提了个建议,先于四川进行试点,四川民少,征地之事不会伤害到过多的百姓,便是后面出了问题,以朝廷之力,自然也能赈抚过来,所以今日朝会,朕和内阁这边有些事要交代下去,望诸部知悉后,尽快拿出相应的施政章程。”

几十号人纷纷拿出了随身携带的小本本,这都已经成了每次大朝会的必备流程。

所谓大事开小会,许多国家大事朱允炆和内阁拿定主意后,大朝会的作用就是一帮子人边听边记,然后退朝落实。

插科打诨、闻风奏劾、口水大战这种事,已经很久没有发生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不少。

“第一件事,工部派专员赴四川自贡盐井,研究一下如何进行扩产,朕和内阁的要求,是要使自贡的盐产量,达到现在产量的十倍以上,保证肃川云贵四省可以实现,食盐自给自足,扩建需要多少的盐井工人或者需要解决哪些外在客观的困难,工部出个书面的调查,交给内阁。

第二件事,四川暂时性退耕,计划退耕田亩数为五到八百万亩,这些田地由国家出面征收,不过要记住一点,告知四川布政使司衙门时要着重提及这是暂时性退耕。

退耕给百姓两种补偿方案,一是一次性补偿,按照市价的标准增加两成进行购买,二是每年每亩地给予二两银子。

第三件事,皇商、户部合资兴办酿酒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