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页

成年男子服役,家中仅余妇孺,耕地开荒更是困难。

“朕不是特批过,这些家庭凡有两名男子服役的话,每年给予二十两现银的奖励吗?”

二十两的奖励,加上自己在从事生产,还能不够花的?

熟料辽东布政使苦笑:“正因如此,有些家中多男丁服役者,干脆就不事生产了,每年指着奖励的现银坐吃山空,每每年初之际花钱大手大脚,买衣买物,吃喝皆买,荒怠春耕,等到年中年尾的时候,就举家困窘,无米下锅,自此滋生盗抢。”

这算什么事啊。

朱允炆有些神情不愉,但还算忍了下来没有发火,继续看向内阁的方向。

“内阁拿个解决的办法。”

“改习易俗既然非一年三年之功,那就暂不揠苗助长,内阁打算在辽东加开几座大型的成衣坊和制窑厂,招募当地的女性、少年参与手工作业,以换取工钱糊口养家,另外,针对当地严峻的治安问题,加大打击力度,盗抢类案件在律法的原判罚程度上罪加一等,包括,即使是少年犯罪,该劳改的坚决劳改,该杀头的坚决杀头。”

朱允炆闭目沉吟起来。

他当然不是对犯罪的孩子报以慈悯之心,甚至于,朱允炆打心眼里对‘他还是个孩子’这种说辞深恶痛绝。

之所以沉吟思量,主要是朱允炆在思考眼下的利弊得失。

就好比他之前力主要将之前那任因怠政而撤职的辽东左布政使押往辽东问斩一般。

为什么要平民愤?

就是因为眼下西北战场上,有将近十万名各族的从军。

事闹大了,大明自然有绝对的实力来勘平内乱,但对外的打仗没了这些从军,就要用汉人,那算下来,到底是一个犯了重罪的汉官脑袋重要,还是将来一万、十万个汉家儿郎的脑袋重要?

国家的利益面前,绝不能仅仅考虑一丁点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