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页

事实证明,躲在女人裙子底下的男人,永远等不到和平。”

赵桓的故事并不长,讲到亡国也就算结束,朱允炆好奇的问了一句。

“为什么要听他的故事?”

“因为儿臣想知道,到底是基于一个什么原因,如此富庶、带甲百万的宋王朝,会以这般屈辱的方式断送自己的江山。”

朱文奎郑重其事地说道:“结果只不过是几行空洞的文字,也只是一种直观的表象,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导致了北宋的亡国,故此,儿臣想听这段故事,然后思考一下这个中的缘由。

到底真如这故事中的那般,是因为赵桓的软弱亦或者优柔寡断,还是北宋确实已经到了必然亡国的地步,无力回天。”

朱允炆双眼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好,朕的故事讲完了,那么今天留一堂课业,就是你们大家基于朕这个故事,结合青史上北宋的多方面记载,写出自己对于北宋亡国的理解,三日后,朕派人来收。”

这还是朱允炆第一次在湖畔学堂留课业。

因为他发现,不知不觉之间,这些孩子已经开始思考一些远超他们这个岁数的事情了。

第361章 杨士奇的中庸之道

结束一天繁琐的朝政,杨士奇蹙着眉关回到自家那座占地极广的首辅大院,一出车辇就微微怔神。

自己的儿子杨稷正肃立在府门外。

“你怎么回来了?”

忙忘头的杨士奇都忘了眼下正是湖畔学院一月一度的休假日。

“学院放了两天假,正赶上陛下布置了一堂课业,故没有留在学堂,想回来聆听父亲大人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