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页

射程即真理,此实乃金玉良言啊。”

亲兵嘿嘿笑着挠头,憧憬道。

“有此一役,元帅必可领授一等勋章,位比国公矣。”

位比国公?

马大军陡然一愣,而后转头看向南京方向。

第334章 大换血的人事变动

阿拉哈巴德的炮火打的再如何猛烈,远在南京的朱允炆也不可能听得见,他手里最后一份有关西南的军报,还是朱允熞这个弟弟与军备接收后送过来的。

朱允炆的工作重心压根就没有放到印度,在跨过建文八年的门槛后,他已经开始着手朝堂之上新的人事任命了。

郁新顺利的完成自己的仕途最后一站,这个自洪武初开始在户部任职,一步步官至大明文华殿大学士的财政负责人站完了最后一班岗,致仕归乡。

本来建文九年是郁新的七十整寿,朱允炆有心把郁新留在南京,由朝廷出面给他办一场体面的寿宴,但是被前者婉拒了。

打点行囊,告别门生故旧,带着自己几名忠心的老仆,一如当初的暴昭,轻描淡写的离开了南京城。

他的时代使命完成了。

虽然郁新的政治手段略显差劲,但也恰好是因为他的软弱,致使江西党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不得不各谋生路,转而投靠进像朱高炽这个吏部尚书,间接性投入了宗亲势力的怀抱。

大明的朝堂势力,进入一个短暂的平衡期。

而后,朱允炆降了恩旨,为杨士奇复了职,将一个已经完成重新洗牌的大明政局重新交到了这名江西士子的手上。

而就在大家伙议论纷纷,猜测谁会接替郁新留下的权力空白时,一道新的圣旨让中枢朝局再次被炸了个底朝天。